員工風采

一名英語編輯的成長歷程——柳恒瑞

詳細介紹:

       八年的青春,四月的紀念
       四月是個值得紀念的月份。今年的四月,是我來到天鴻的第九個四月。我是2014年4月8日入職。在山師大校園招聘會上,我與天鴻一見鐘情,在這里一待就是八年。
       八年時間里,我以一個業務層員工的視角,見證了公司20周年慶、中國課本博物館開館和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敲鐘,見證了數次組織架構調整。我也從一個單身小伙子結婚、生子,步入而立之年。
       八年時間里,我做了四年英語編輯,從2018年開始接觸項目管理工作,2021年起逐步接觸部門管理工作。實現幾次角色轉變,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公司發展變化的進程中,離不開這里的一粥一飯、一草一木,離不開過往遇到的每個人的支持和指點。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我做英語學科編輯的四年時間,是與書為伴、學習積淀的四年。
       李鑫老師是領我進門的師傅。他經常說,年輕人要不怕苦、不怕累,多承擔一些工作總有好處。
從編輯崗位成長起來的我,對編輯工作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深切的熱愛。編輯工作不是簡單勘誤,也不是機械勞動,而是需要持續學習、不斷更新,需要復盤、思考與沉淀,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勞動。在工作中,我始終記得李老師的提醒: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都要記得自己的第一重身份是編輯。

       那些在天鴻的高光時刻,讓我成了故事講述者
       我是一個不怕麻煩、愛搞事情的人。公司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多樣的文體活動,讓我經歷了各式各樣的“高光時刻”,也讓我有了編輯之外的多重身份:2017年我成了一名內部培訓講師;2018年開始負責高中同步系列圖書新編工作;2019年有幸榮獲年度優秀員工;2020年把《編輯部的故事》部門的故事搬上年會的舞臺;2021年逐步成為《志鴻教育報》通訊員。
一路走來,我由公司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逐步轉變為天鴻故事的參與者和講述者。

       人教版教輔編輯部的
       成立、發展、傳承與積淀
       公司自2011年初即與人教社等教材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2012年獲得人教社授權;2015年,隨著合作的深入開展,提升合作產品質量和編校工作精細化水平,人教版教輔編輯部應運而生。
       人教版教輔編輯部自成立以來,一直得到人教社教學資源編輯室的指導和鞭策,公司研發團隊也注重將人教社相關出版規范及責任編輯審稿要求等落到實處,并使其得以有效傳承,不斷調整、提升、積淀,為新時代背景下公司同人教社的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今,在“雙減”政策落地、近視防控“新國標”執行、義教學段“新課標”即將頒布等新背景下,人教版教輔編輯部的發展更加任重道遠,教學資源室領導也提出更為殷切的期望。

       編輯培養工作任重道遠,我們一直在路上
       管理工作是在對部門業務實際和推進規律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以公司整體業績目標為導向,按照相關管理制度和規范要求,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妥善處理各項關系。
       在編輯隊伍建設和編輯業務提升方面,我有過一些思考和探索,還需要結合部門實際制定具體推進計劃,并依托商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其有效落地,形成系統完備的編輯業務培訓課程體系。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我將嘗試打破一些固有的、影響工作效率的思路,探索更適合部門當下和未來形勢的工作機制,為公司編輯業務培養長效機制建設貢獻力量。

       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
       2021年以來,研銷一體化戰略逐步落地,公司對研發工作更為重視,新成立研發中心,由總編室牽頭,帶領各業務部門以嶄新的面貌組織開展各項工作。新的組織架構下產品部扁平化管理和項目小組制探索為編輯人員的職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公司薪酬體系建設、編輯職稱體系調整以及一系列配套激勵政策也將為編輯團隊注入信心和動力。
       作為一名業務層員工,在2022年的春天,在合理的、融洽的、不斷優化的工作機制下,我和我的部門一起,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這樣一個草長鶯飛的季節,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一起奮斗,與公司一同成長。

發表日期:2022-4-18  瀏覽次數:607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