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齊都:打造獨具齊文化魅力的中國夢之城
晚報記者 畢學文 商萍萍
如果說連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是一片璀璨的星空的話,那么齊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時至今日依舊是星空中最燦爛的一顆。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里,齊文化的底蘊深藏其間,以“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的歷史定力,以浩蕩齊風的泱泱氣派,講述著東方齊都的古老和年輕。
公元2016年9月10日,一座承載著一個人的文化夢想和教育信仰的博物館,在淄博高新區寶山生態恢復教育區內撩起了它神秘的面紗。此刻,作為印象齊都這座文化新城的創造者,作為中國文化教育出版界的翹楚,志鴻教育集團董事長任志鴻的內心卻異常平靜。從三年前印象齊都文化創意產業園奠基之日起,一千多個日夜的夙興夜寐,任志鴻從內心的風云激蕩,到今天的靜水深流,在斗轉星移的時間河流里,他把濃縮的夢想徐徐展開。
不久前,記者應邀探訪印象齊都文化創意產業園,徜徉在恢弘的博物館內外,觀片片書簡憶歷史酣暢淋漓,聽聲聲絲竹聞韶音入耳,宛若夢回齊都,令人感受到這座承載齊文化博大精髓的中國夢之城,正踏著歷史的足音浩蕩而來。
古都尋跡:讓印象“動”起來
23年前,曾經是一名教師的任志鴻可能不會想到,自己與文化產業竟有這樣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情愫。許多時候他會想,印象齊都這個項目的取名來源于齊文化數千年歷史的深厚底蘊,而齊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到底又是什么?
淄博是齊國故都,文化名城,但在淄博,似乎并沒有過多能夠完全承載齊文化精髓的地標名牌。如何更好地傳承齊文化,將古老文明與當代淄博的人文形態有機地融合,任志鴻的印象齊都項目應運而生:以齊文化托底,從“脈髓素”三層次剖析齊文化,提煉“多元、開放、務實”的齊文化特征,以文化產業為起點,融合新的理念思想、人文情懷,集合商業體驗、互動體驗的“新二元化”文化發展思路,賦予項目與眾不同的稟賦,打造集文化展示、教育體驗、文化產品研發、創意設計、數字版權和動漫、廣告會展、電子商務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文化產業集聚區。項目選址于高新區花山生態恢復區內,地處中潤大道以北、花山西路以西、學院路以南、白鶴路以東。項目總投資21.3億元,總占地503畝,總建筑面積60.6萬平方米。
在很多人的眼里,印象齊都好像是化蛹成蝶一般,在不經意的時間里,它已完成了美麗的蛻變。而對于任志鴻來說,他已是準備了太久了。當年,他懷揣著對教育夢想的追求,踏上了以書布道之路,秉持“關心每個角落、每個人的教育”的理念,數十年里不斷尋求摸索。在文化創意產業逐步成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背景下,任志鴻敏銳地意識到,立足教育出版實現跨行業、多元化發展,才能在大文化產業中尋覓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于是,承載著任志鴻文化教育夢想的印象齊都項目,在他多年的經營基礎上呼之欲出。
在任志鴻的描繪中,印象齊都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定位是一個龐大的文化載體,共劃分了淄博記憶展覽館組群、青少年體驗中心、大家境界藝術坊、出版傳媒產業園、齊都客廳主題酒店、齊文化商業街區、 創意創業產業基地、稷門大廈、專家公寓( 專家MOHO、白領COHO )九大板塊。另有一條U形脈絡的齊文化景觀主軸將其串聯,脈絡主軸“商道”、“筑道”、“文道”三大內涵體系貫穿商業及互動體驗文化,成為解構要素:商道塑造繁榮、誠信和治國三大節點,重現齊商文化;筑道以國魂、齊運和稷下湖為節點,通過大型齊運九章浮雕展現泱泱大國的建筑文化;文道以爭鳴和傳道為節點,再現齊文化的傳道授業的場景。在文化主題定位上,創意各區域成融會貫通的博物館型功能區,如園區湖面設置內嵌式廊橋,連通淄博記憶博覽館主館與多個分館,好似一把扇面徐徐展開。從空間上看,將分館與主館進行有機的融合,分館即作為生活體驗式博物館在內容上對主館內容篇章進行補充與延伸,作為“活的博物館”將實現更廣、更深層次的文化傳播交流。
中國課本博物館 :讓歷史“活”起來中國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可藏有各個歷史年代教科書的課本博物館,卻鮮有耳聞。任志鴻打造的中國課本博物館,還未亮相,就以單體面積最大、教科書藏書最多而成為了中國的唯一。
印象齊都主博物館采用的是館中館的布局,7個分館以稷下湖為依托,呈七星拱月式分布,主館二層即是中國課本博物館,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座以收藏歷代課本或教科書的博物館。目前館內收藏著不同歷史時期中國的教科書,從1862年京師同文館的建立到今天的多媒體教室,分別用辦新學、上學堂、大后方、新中國、公社好、數理化、學工農、講高考、新世紀、新課本等10個板塊,以場景再現的模式,展現了數百年來教科書史以及中國課本的變化和發展。
為什么要建立這個中國課本博物館呢?印象齊都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首先,中國課本博物館承載的是印象齊都創造者任志鴻的教育情結。其次,當代中國也正缺少這樣一個課本博物館,除了要挖掘教育發展史的真相和課本背后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館藏的歷史文物,認識自己、認識未來,展示教科書發展史中的演變!翱纯辞拜吷蠈W時用過的課本,體驗體驗那時的教育環境,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既然是中國課本博物館,主角自然是各類教材。據了解,任志鴻與課本結下不解之緣還要從他的教育背景說起。也許是教師出身的緣故,中國課本的奇妙引發了任志鴻濃厚的興趣,多年來,他流連市井街頭、遍訪專家學者,探秘課本脈絡,由此萌生了建立中國課本博物館的想法。在他的設想中,課本博物館并非簡單的陳列,而是要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不僅要讓“課本”復活,還要賦予課本更多的文化元素;通過情景預設,讓課本博物館成為一個有磁場效應的文化體驗場所,乃至于成為一個城市新的文化名片。
奇思妙想再好,關鍵還要落地。在將各個歷史時間段的脈絡理清后,任志鴻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精力都放在了課本收藏上,可想要完全收齊,自然也是困難重重。比如抗戰時期,因戰亂教材少,更不易保存,就缺失了一部分,后期開館后還需要再進行搜尋填充。而在征集課本的同時,已經征集了600多幅不同時期的教學掛圖,還有老;、校牌以及一系列與學生時代有關的記憶物品。
“小課本,大智慧”,這是中國課本博物館的靈魂。藏有上百年的教科書已經讓人驚嘆,課本博物館打破了傳統博物館參觀瀏覽的單一模式,而是采用情景還原的方式,將不同時代、不同教科書所勾畫出的場景進行了還原,參觀者可以自由穿越在時間長河里,體驗不同年代當學生的感覺。小小一冊課本不再是靜物,在特定的場景還原下,與現代文化活動有機結合,徹底讓歷史“活”了起來。中國課本博物館的建成是目前國內唯一、單體面積最大、教科書藏書最多的場館,該館的建成不僅將填補中國教育界的空白,而且對百年教科書史的研究也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至于課本博物館究竟怎么“活”了歷史?記者在“拼高考”板塊的場景還原中提前體驗了一番,在看到教室里參差不齊的黃色漆面課桌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經典標語,操場場景還原中的線條宣傳版畫時,不難想象當年的學生為高考拼搏時,一筆一劃寫下的青春,一點一滴留下的汗水。在中國課本博物館,參觀者在回首曾經的青蔥歲月的同時,還將還原一份不可復制的記憶。
夢回特定時代:讓觀感“真”起來除了創新互動體驗模式的課本博物館,記者在進入主館時發現,館內不少“走心”的細節之處都十分逼真,力求時時刻刻將體驗者帶入場景中,去追尋一個個凝固的歷史瞬間,回顧經歷過或只存于想象中的熟悉與陌生。
值得一提的是,館中對“上海福州路”、“人民公社影院”等標志性場景進行了還原。如民國時期的上海福州路,亂世中不失繁華,當時的開明書店、中華書局、申報館都聚集在福州路。由于歲月的變遷,這個滿街擺滿書刊櫥柜的地方已經大變樣,但印象齊都把這些場景都給予了百分之百的還原,包括室外的街道、太陽傘、路邊的書桌等。再以人民公社影院為例,通過場景還原,即使是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體驗者也能體驗到,長椅、幕布、放映機,看一場當年在大廣場上公映的膠片電影,質樸如初。
既然是還原,就要做到一個“真”字,讓體驗者身臨其境,感覺到“在”那時,而不是“像”那時。印象齊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給參觀者提供更新穎的選擇,在對特定場景的還原上下了大工夫,以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教室為例,走進去,讓人仿佛重新回到了學生時代!凹毠澐矫嫘〉阶雷由峡痰娜司,以及背景音樂的設計,都會讓體驗者瞬間就能感覺回到了那個年代!薄拔膭摦a品有個專門的銷售區域,定制了一些當年的老味道產品,就像小時候大街小巷喊一聲‘黑芝麻糊’,一吃就能吃出當年的記憶!
提起博物館,不得不說其中珍貴的藏品。印象齊都在藏品的收藏上也是獨辟蹊徑。除了百年教科書外,還設有“我的博物館”板塊,這里的藏品,不需用金錢去衡量,只要背后有故事,愿與他人分享,都可以進入“我的博物館”,和參觀者分享。比如,您用過的第一部手機、您發出或收到的第一封情書、您得到的第一份獎品等等,在這里都可以成為珍貴的藏品!拔覀冴P注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它背后的故事!庇∠簖R都相關負責人表示。
未來的博物館一定會更多的融入人們的生活,印象齊都深諳其道。不是用藏品填滿書架,而是用故事、情懷豐富書架。秉承這樣的理念,印象齊都將在“我的博物館”板塊形成“市民與物品、物品與故事、故事與社會、社會與市民”循環交流的互動環節,讓好故事流傳、讓真情懷流動。
印象齊都,即將開啟博物館旅程的全新模式。浩蕩齊風入夢來,人們有理由期待,印象齊都承載的齊文化的中國夢,一定會在歷史的傳承中變為現實。
作者簡介:
畢學文,淄博晚報副總編輯,主任記者,資深媒體人。大量新聞作品獲得國家、省、市新聞作品獎,《紅燭》等長篇通訊獲得山東省精品工程獎。
商萍萍,淄博晚報社會新聞中心編輯記者。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天鴻路9號
電話:0533-3590888 傳真:0533-3590148
郵箱:sdshijitianhong@163.com
Copyright © 2005 志鴻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32470號-1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