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2021-1-16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2442
01 人工智能+教育
事件回顧:
2020年5月30日,華中師范大學啟動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領域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智庫研究的新高峰,推動教師教育改革與示范。
專家點評:
“人工智能+教育”是2020年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重要主線。面對新形勢,人工智能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所需的課程、師資、實驗室、實踐基地等的建設亟待轉型升級。
02 智慧教育示范區
事件回顧:
2020年10月29日,教育部科技司印發相關文件,計劃開展“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實現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探索積累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秀案例,推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
專家點評:
未來一年,以實踐共同體和實驗區形式,形成以點帶面示范效應,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依然會是一個重要途徑,為教育信息化走完“最后一公里”積累更為豐富的資源,探索更加成熟的經驗。
03 在線教育抗疫
事件回顧: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教育部立即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以信息化有效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教學。
專家點評:
“戰疫”成功為在線教育的大面積開展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然而,這既是一場“遭遇戰”,于未來而言則更像是一場“持久戰”。無論如何,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
04 三個課堂與扶貧攻堅
事件回顧: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推進“傳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應用,旨在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教師專業發展。
專家點評: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將會持續發揮其效用,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深刻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服務方式,為深入推動教育扶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05 學評融合與慕課
事件回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專家點評:
方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未來,系統、全面地構建了教育評價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方法,通過推進“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推進科學履行職責”“改革學校評價,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五個重點任務來具體落地。
06 產教融合的智能教育
事件回顧:
2020年12月19日,第五屆教育信息化產業創新驅動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平臺和華南師范大學主辦,旨在賦能產教融合,培養高質量人才。
專家點評:
目前的在線教學平臺,尤其是直播平臺,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從娛樂平臺或會議平臺直接變身為教學平臺,缺少教學和課堂的改造。人們常常批評某些在線教學是“課堂搬家”,恰恰相反,我們缺少的是基于課堂教學本質的“搬家”。
07 在線一流本科課程
事件回顧:
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
專家點評:
一流本科課程也被俗稱為“金課,隨著在線教育在高等教育領域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將占據更大比重,成為“金課”遴選的重頭戲。
08 開發大學綜合改革
事件回顧:
2020年9月2日,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提出通過改革和優化開放教育辦學體制機制,解決定位不清晰、體系不健全、質量不高等問題,使國家開放大學成為我國終身教育、在線教育的主要平臺。
專家點評:
展望未來,開放大學必然會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學習型社會向社區末端延伸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09 教育APP治理
事件回顧:
2020年5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一批)》,截至12月21日,共發布七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其中有相當一批為教育APP。
專家點評:
教育APP通常會明確要求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學校、年級、年齡、性別、學習愛好等信息,也必然記錄學習過程和結果信息。政府應加強管理力度,規范企業合法利用信息資源。
10 信息化專家智庫
事件回顧:
2020年5月27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換屆,成立了第二屆教育信息化專家組。12月10日,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名單公示,設立了信息化教學指導專委會。
專家點評:
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支專業過硬、能力出眾的專家隊伍。展望未來,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專家組織或智庫,是優化國家和地方教育信息化發展布局的重要依托。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