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疫情之后,文化產業將發生的十大變化

2020-3-17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5252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文化產業一些領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從本次疫情對文化企業的影響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最嚴重層,主要是線下聚集性的文化娛樂消費活動和文化生產活動,包括了電影放映(制片方和電影院線)、演出(演藝企業和劇場)、文創市集及節慶活動(文創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影視劇拍攝(影視基地、影視制片企業)、綜藝節目制作、旅游演藝及基于旅游的文化娛樂活動、各類線下文娛游樂企業(公園、商場、購物中心、主題公園等場所)等等;第二層是較嚴重層,主要是傳統廣告傳播業、公關營銷業以及因影視、演出、文化娛樂活動停滯或大幅度減少而受到影響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傳統廣告和公關業因無法開展線下業務而受到影響,也受到企業減少線下廣告宣傳投放的影響,影視演藝節慶活動等產業鏈上下游則包括編劇、藝人經紀、演出道具舞美和燈光音響、等細分領域;第三層則影響較小,比如新聞制作與傳播、廣播電視、創意設計等等。
在以線下為主的部分文化產業領域受到巨大沖擊同時,互聯網文化娛樂消費卻迎來了高漲的人氣。QuestMobile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在中國網民互聯網消耗時長方面,視頻、游戲兩大領域占比上漲至38%,新聞資訊也上漲至9%。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文娛消費新增用戶增加迅猛,而云展覽、云旅游、云演唱會、云蹦迪等網絡化新型文化娛樂活動涌現。
文化產業原本就存在的長期趨勢在疫情之下有些可能會加速到來,也有一些可能成為新的長期趨勢。
疫情短期就會過去,我們在渡過短期難關后更應把目光放在可能的長期變化上。
那么,未來文化產業將會有哪些趨勢和變化呢?
梳理以下十點,謹供參考。

文化產業將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速度加快,數字文化產業占比快速提高,新興業態持續涌現。

2000年開始,文化產業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推動下開啟了數字化和網絡化的進程;ヂ摼W和3G時代、4G時代是兩個數字化周期,2020年5G時代是第三個周期。
在疫情之中,數字文化娛樂活動的繁榮和新興文娛消費方式的出現,顯示出在5G技術即將普及背景下,數字文化產業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文化新業態也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對文化產業整體占比為22.9%,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的營業收入增速超過30%。
2020年文化新業態占比將進一步提高,有可能達到30%,按照2019年的增速,2025年有可能占比提高到40%至45%,2030年占比有可能提高到50至55%。
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文化產業應用擴大,文化產業將更加智能化和虛擬化,智能化生產和傳播、虛擬化消費和體驗將成為趨勢。

文化產業整體加速整合,大量中小企業消失,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優質企業集中,文化產業的發展從要素投入型轉向內生效率提升型。

疫情之中,大量中小文化企業面臨現金流危機。2018年至2019年,文化產業已經處在結構性調整和優化的進程中,產業格局重塑、大量中小企業關閉。而本次疫情加劇了調整的力度,并且使調整加速。
預計2020年之后電影院線、演藝、影視制片、短視頻和直播MCN、廣告公關、展覽展示服務、創意設計等行業或領域市場份額將進一步集中,優勝劣汰加速,行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
在這個背景下,文化企業的成長要更多依賴于內生性的效率提升,而不是外部資源的獲取。

內容創作生產企業和文化服務企業的平均人員規模減小,專業人士自由職業化傾向越來越強,企業數字化管理、在線辦公將成為趨勢。

大量中小企業將會采取降低房租成本、靈活用工等方式對抗未來的風險,而部分專業性工作也呈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外部性,某些領域的專業人士自由選擇工作時間和環境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
這將導致中小企業的人員規模減小,企業變小,同時自由職業者數量增加。
實際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文化服務業雇傭人員就減少了2.98%。整體趨勢來看,企業單位平均雇用人員數量長期減少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這種情況下,在線辦公和數字化工具的使用將成為常態,內容創作與生產更多借助于數字化工具,內容創造力將持續提高。

互聯網文娛平臺超級內容生態進一步強化,平臺在產業鏈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平臺成為文化產業內容流、數據流、資金流的關鍵。

數字文化產業高速發展和在產業占比的快速提升,互聯網文娛平臺的體量會進一步提高,在產業的地位和作用會進一步提高。
互聯網文娛平臺掌握著內容流、數據流和資金流,是行業規則的制定者和主導者,其所形成的超級內容生態進一步強化。
同時,在某些領域可能會出現新的超級內容平臺。

短視頻、長視頻、直播、游戲、網文、資訊等互聯網文娛平臺將加速融合,超級平臺將出現。
短視頻和長視頻融合在2018年就呈現出趨勢,視頻和直播相融合也是原本就存在的,而騰訊、字節跳動在互聯網文娛消費各領域的整合和融合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未來超級平臺極有可能出現。
本次疫情之中,字節跳動買下院線電影《囧媽》版權在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等在線平臺免費播放,并且和歡喜傳媒簽約至2022年合作打造“首映”視頻門戶以及共同制作相應的視頻版權資源。
這顯示出字節跳動更大的戰略構想。從長期角度看,提高單個用戶對收入的貢獻顯然比獲取新用戶更關鍵。

云演唱會、云綜藝、云展覽等新型模式將持續發展和創新,非現場的互聯網娛樂模式將逐漸取代部分現場活動。

疫情之中,由于無法現場聚集性活動,抖音、快手、花椒、映客等平臺都推出了非現場的云演唱會、云綜藝、云蹦迪等活動,而眾多博物館也推出了在線的云展覽。
未來虛擬現實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將會有更多原本現場的聚集性娛樂活動將嘗試在線的虛擬體驗模式,部分綜藝節目不需要演員藝人到達現場可以通過云現場演出,部分演唱會也不需要演員藝人到達現場通過直播連麥完成演唱。
非現場的娛樂活動將不斷提升體驗度、參與感、滿足感,這里面大有可為。

視頻、直播與社會、商業、娛樂、消費結合更加緊密,萬人萬物萬事皆可視頻、直播,視頻、直播連接萬人萬事萬物,視頻、直播技術和模式將不斷創新。

直播的商業力量和社會力量體現得越來越明顯,淘寶直播透露,2月以來,100多種線下職業在淘寶直播找到了新的可能性。
未來直播與社會、商業、娛樂、消費結合越加緊密,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物體均可以實現直播。想給家人一個問候,直播吧;想在辦公室看一下家里的冰箱里有什么食物,直接看冰箱內部的視頻吧;想了解某一個城市公園現在人員多不多,看直播吧;想了解一項涉及政府部門的事務如何辦理,直接連線視頻咨詢吧;想了解親屬在病房手術的情況,看直播吧……
 
文化產業融資來源發生結構性變化,新型金融服務(數字文化供應鏈金融)占比和作用快速提升,股權融資難度加大且只有新興業態受到資本關注,上市和上市后再融資占整體融資的比重將有所提升。
本次疫情之前的2018年至2019年,創業投資已經處于寒冬之中,文化產業股權融資規模大幅度下降。本次疫情文化產業受到的巨大沖擊,也將使得創業投資機構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更加謹慎,創業企業獲得股權融資的難度進一步加劇。
數字文化供應鏈金融則大有發展,互聯網文娛平臺和商業銀行合作為中小型文化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將成為大趨勢。新元智庫在之前發布的文章曾對此有過介紹和說明。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創新和改革極有可能加速,這對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有著積極的意義,預計未來這方面的融資規模占整體產業資金來源的比重將提高。
而這將進一步加速文化產能也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縮小。

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進一步強化,數字化和線下場景體驗為主的融合方式、渠道、類型將大幅增加,融合型專業服務企業大有發展。

文化產業需要在與其他產業融合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其他產業也有著與文化產業融合產品重塑、提升品質、消費體驗、市場營銷等需求。
疫情之后,將有更多文化企業尋找面向其他產業的服務機會和收入機會,不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品類。
 
   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迎來拐點,辦公用房需求大幅度下降,部分文化產業轉型或退出市場。

2020年必定會成為文化產業園區的市場拐點,一些中小企業的消失將導致部分文化產業園區空置率大幅度上升,企業選擇縮小規模也將減少對辦公用房的需求。
(來源:新元新經濟智庫 作者:劉德良/沈楠/段卓杉)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