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出版行業向在線教育的轉型之路
在A股上市的民營出版企業世紀天鴻,自2000年開始涉足在線教育和數字出版。還有很多出版業不斷向在線教育方向嘗試。
例如北教傳媒與作業幫的合作,為作業幫提供內容資源及渠道資源;全品文教、經綸傳媒、江蘇春雨等出版機構將二維碼置入紙質圖書、教材教輔中,實現利用線下實體圖書為線上課堂、教學引流的O2O模式等。
教育出版其中不乏較為成功的案例。比如鳳凰傳媒投資的學科網,2015年獲得好未來3000萬美元投資,目前已成為涵蓋中小學全學科教育資源門戶網站,有200多家出版機構與之合作,為出版業的跨界融合起到了積累的推動作用。
這些跨界融合案例推動了出版業進軍在線教育之路,但是出版界與在線教育的融合發展尚并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在線教育業界巨額融資案例,多數與教育出版企業無緣。
二、在線教育與教育出版的區別在哪里?
01產業周期的區別
教育出版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成熟期,基本算是一個存量市場,在存量市場的基礎上進行大量增長是比較困難的。而互聯網教育產業還處在一個成長期,所以在線教育算是一個增量市場,整體是一個增量型市場。
例如原本是沒有像VIPKID等在線外教這樣的垂直細分領域的巨頭,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不斷巨額市場推廣成本,還有技術和內容的不斷創新,催生出一個幾百億規模的在線外教市場。
02發展戰略的區別
眾所周知,大部分在線教育企業會選擇大量燒錢來獲得用戶的模式進行運作,而出版業對資金的投入則非常謹慎。這是由于企業自身資金來源決定的,在線教育是大型的風險資本的投資,出版業則是企業自身的投資。民營出版企業也不缺乏投資過億的項目,但是這點資金相對其他在線教育企業來說,規模偏小。
03人才戰略的區別
出版業與在線教育在人才戰略上有很大的區別,在線教育機構對于人才的招聘基本是高薪招聘,他們會從一些巨頭公司例如百度、騰訊等去挖掘人才,但是出版業很難做到這點。
筆者從一些民營出版公司了解到,他們在向在線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招聘IT人才是一大困難,原因何在呢?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人才戰略的實施較困難,高薪招來的新人比原來老員工的薪資高出好幾倍,老員工心理不平衡,就會出現消極怠工的狀態,或是對新團隊進行排擠,造成公司業務受到影響。
04產品戰略的區別
在線教育的產品更多的是偏向于互聯網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教育賦能。比如好未來在AI開放大會上發布的產品運用了最新流行的人工智能技術。而出版業的產品大多是圍繞著紙質書籍,更多的是在內容和模式上的創新,走不出傳統出版的老路,在線教育與出版業在產品戰略上有著本質的不同。
05市場策略的區別
在線教育的市場策略大部分是網絡在線推廣,有大量的線上和電話銷售人員,不斷去如何優化用戶體驗,然后將客戶轉化為更高客單價的用戶,或者提升用戶的續費率。
而出版業大部分是靠長期以來形成的成熟的圖書銷售渠道,比如民營出版行業有非常強勢的渠道經營來推動,所以它并不靠基層員工跟用戶打交道,并不強力去推動用戶市場。
06銷售策略的區別
在線教育多是靠人力去推動,比如說VIPKID的員工有很多都是銷售人員,其中大部分是電話銷售。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較高,從最少的幾百里到,達到每單5000-6000元都有,因此在線教育的用戶轉化基本是靠人力銷售去推動。
而出版業的銷售則有成熟的代理渠道發行,獲客成本非常低,這是出版業在銷售渠道上的一個優勢。
07運營策略的區別
在線教育的運營主要依靠的是在線推廣,尤其是新媒體運營。比如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個人微信、朋友圈、抖音等,都是在線教育運營的新媒體通路。而出版行業則是靠線上電商渠道或線下紙媒渠道等相對傳統的運營模式,現在出版行業也在大量開辟新媒體運營渠道。
08增長戰略的區別
出版企業的增長比較平穩,但是在線教育企業是高速增長,因為在線教育本質上具有互聯網的屬性,會投入大量資金去獲得用戶的快速增長。在線教育在近幾年之所以能很快地滲透到四五線城市,主要還是運用互聯網大力推廣實現的。
三、在線教育與出版業融合之路的思考
出版業與在線教育融合,將內容資源轉化為在線數字化內容(在線課程、在線題庫等多種移動應用),既可以把優質內容長期沉淀下來,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獲得用戶學習數據,利用大數據有針對性的為紙質圖書做導流,反而會促進紙質圖書的業務。
出版業與在線教育融合是必然的發展之路有哪些模式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謹供讀者參考。
01產品層次的融合
在線教育與出版業在產品上的融合,可以通過“紙質+智能硬件+在線”的融合方式。比如現在一些在線教育企業推出的口袋打印機,通過把內容資源置于手機APP內,然后手機與口袋打印機連接,即可以拍照搜索出試題答疑,也可以把作業本上的錯題集記錄并打印下來,還可以打印碎片化的知識點,隨身查看方便記憶。
02業務層次的融合
業務層次融合要深入一些,比如在圖書的內容內置在線教育的二維碼,方便用戶使用;蛘咴诰教育企業與出版企業在渠道上合作推廣產品等,這些業務層次上的合作,已經比較普遍。
03人才層次的融合
互聯網企業和出版企業的人才無論在結構、薪酬標準、職位要求,差異是非常大的,現在融合得并不充分。通過通過業內跨界活動,促進互聯網和出版企業之間的項目交流與合作,加強人才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促進人才的跨界融合,為出版業培訓跨界融合儲備人才。
04資本層次的融合
出版業作為內容提供方,要跨界與在線教育實現融合,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資本層次上的融合,即投資或并購。通過投資或并購,可快速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實現跨界融合。目前資本層次上的融合,相關案例還不多見;ヂ摼W發展迅猛,技術形態上的更替是必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紙媒教育出版一定會被電子媒介所代替,正如膠卷被數碼相機替代是大勢所趨一樣。因此教育出版與在線教育,應該在更深層次上相互融合,才能避免被歷史車輪甩在后面的結局。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天鴻路9號
電話:0533-3590888 傳真:0533-3590148
郵箱:sdshijitianhong@163.com
Copyright © 2005 志鴻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32470號-1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