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文創產業增加值增長了66.09%,占GDP的比例在2017年達到4.29%。對于本身有著文化優勢的出版行業來說,不少出版社已紛紛進入文創研發領域,不論是圍繞圖書IP進行二次賦能,還是成立文創品牌拓展業務,在“文創熱”的新消費背景下,出版社深耕文創的潛力有多大?
“出版+文創” 這個“坑”怎么入?
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大書展、訂貨會,除了圖書產品之外,文創品也成為越來越多成為展示內容。除了常見的圖書衍生類產品如書簽、明信片、筆記本以及相關文具、玩具產品類,聯名衣服、科技產品等也都頻頻亮相。
1配合營銷圖書定制文創品
圖書與內容,是出版社的核心產品,如何讓核心產品更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相關圖書衍生品配套推出,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開始進行文創品研發,當時該社精選了已出版的部分名人書札,推出相應名人書札周記日歷作為宣傳品贈送。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新媒體部主任秦靜花介紹:“目前出版社開發的文創品契合了學術出版的調性,是出版資源的再利用和再開發,配合相關出版物附贈或者捆綁銷售,宣傳產品的同時也促進了圖書銷售。”
人民文學出版社從2018年4月開始啟動文創項目。據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助理兼策劃部主任宋強介紹:“開展文創項目的原因是進一步服務于圖書宣傳營銷工作。剛開始我們推出了一些作家簽名書,也設計了筆記本、背包等周邊產品,不少讀者提建議希望出版社有更多、更深入的開發,因此我們抓住讀者需求,進行文創品研發。”
2拓展文化資源,產生“1+1>2”的效應
文創品與出版物在許多文化要素和特征上有明顯的趨同和關聯,對于有著一定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的出版社來說,如果將兩者進行深入有效結合,將產生“1+1>2”的效應。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自2010年起開始進行地圖文創品的研發。據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地圖文化分社社長卜慶華介紹:“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依托地圖文化與創意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和地圖文化產業聯盟兩大平臺,推進地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高知識性、高附加值的特點,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為傳統出版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3打造文創品牌,增強消費記憶
當前,不少出版社對已經開發的文創品進行了品牌架構,以更明確的方向進行產品開發,品牌標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出版社對文創項目有更深入的規劃。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在2017年組建了文創團隊,啟動文創項目,2019年打造“校園記憶”IP,進行文創研發。據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文創項目負責人陳瑤介紹,目前出版社成立了文創品牌“JASMINE”,其名字來源于該社在各大高校建立的知識服務館名稱,希望該品牌能夠立足高校,發揮校園文化創意,為師生打造專屬的校園記憶。
“出版+文創” 產品如何研發?
目前,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不少出版社沿著“出版+文創”的路線走業務多元化、價值鏈網狀化的發展道路,一些涉足該領域較早的出版社甚至已經招聘了相關專業人才。理查德·E.凱夫斯在《創意產業經濟學》中指出:創意的本質,就是捕捉滿意和快樂?鞓冯S著收入提升不再以效率為依據,而轉以異質性、差異性、不可通約性、個性這些反效率的尺度為標準,這種反效率的尺度是創意產品的質量控制標準,應用到“出版+文創”,則體現在內容創意、產品設計、市場需求等環節。
1以圖書內容為核心 圍繞某一元素研發
文化創意產業的立足之本是優秀的內容資源,而對于出版社來說,其核心優勢就是內容。利用圖書內容資源開發衍生品,成為不少出版社首要的選擇。
中國畫報出版社利用《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的珍貴圖版推出了“晚清民國舊景遺跡明信片”系列產品,包括《殘佛的沉睡:晚清民國時期中國佛像遺跡》《菩薩的微笑:晚清民國時期中國菩薩像遺跡》《古跡的消逝: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古寺、古碑、古塔遺跡》3盒明信片,市場反饋良好。
五洲傳播出版社抓住許淵沖“中英雙語古詩詞”系列出版的機會,將中英對照古詩詞提出來,開發了一系列符合中國人審美、緊貼中國文化的雙語手賬。據五洲傳播出版社編輯梁媛介紹:“最開始我們只有一個大致的創意方向,如何結合已有資源和市場需求,兩者之間的平衡和選擇有時很難把握。2018年,我們嘗試做了一套雙語古詩詞系列手賬——《一日看盡長安花》《流光容易把人拋》,沒想到市場反響很不錯,為我們在利用已有資源開發具有‘五洲特色’的文創產品上打開了新思路!
2推出系列產品線 形成品牌效應
出版社在試水產品取得經驗或獲得市場認可時,如何讓該系列繼續創新,并具有可復制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不少出版社關注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針對“博物館”系列圖書,設計了博物手賬本、臺歷套裝衍生產品,產品設計圖片來源于該叢書策劃編輯所積累建立的經典博物畫庫。據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劉晚成介紹:“該文創產品采用高階道林紙,手賬部分對頁是經典網格底紋,遴選草木蟲魚150余種博物畫,并各撰有百余字科普介紹文字和附有物種名,使得產品活靈活現、妙趣橫生;附錄部分設有按地區分類的最新國家一二級博物館名錄,并注明是否免費開放,以滿足博物館愛好者的需求;臺歷下半部的日期可以粘貼在手賬上,用完可將其撕去。”
3深挖IP資源 打造產業鏈條
當下,越來越多人關注IP的價值和屬性,對于本身具有無限潛力的IP來說,如何開發、如何打造,是出版社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立足“校園記憶”IP,根據華中科技大學校園文化,出版社進行了“huster大愛的帆布包”“華科尺子書簽”“校園建筑冰箱貼”等一系列校園文創產品開發。故宮出版社圍繞出版主業,逐步形成以傳統圖書出版為基礎,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多媒體展覽展示活動、IP研發與運營等多種業務共同發展的經營模式。
據了解,《故宮日歷》已成為超級暢銷書,《故宮日歷·2019》印數達到100萬冊。此外,故宮出版社首部互動解謎游戲書《謎宮·如意琳瑯圖籍》,采用“實體書籍+手機游戲”互動閱讀相結合,創新傳統紙質書的閱讀方式,實現眾籌2020萬元,首印17萬冊的不俗成績。
“出版+文創”銷售渠道如何選?
“新文創與大消費時代”成為2019年的消費市場熱點。對出版社來說,如何為文創品找到合適的渠道?哪些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如何精準定位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文化情懷、產品設計之外,如何銷售出去?市場才是真正的創意試金石。
1發力線上渠道,試水產品銷售
化學工業出版有限公司旗下閱讀名品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在2018年設計了一套獨立原創設計的科普圖書文創產品——《打撈遺失的繁星》,除圖書、音頻主體部分外,推出了20顆美麗的星球磁扣,搭配多種使用方式更好地在讀者生活中發揮作用。
據了解,《打撈遺失的繁星》自2018年10月上市以來,幾乎每20天加印一次,目前共加印4次。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化學工業出版有限公司文創圖書編輯鄭芳介紹:“渠道的選擇十分關鍵。我們在對比了地面店、傳統電商、微信平臺后,選擇了微信公眾號渠道進行精美化產品頁面推送,同時由‘憨爸’‘尹建莉’‘暖暖媽’3位KOL(關鍵意見領袖)發起團購,從而達到較好的銷售效果。”
2線上線下齊發力,深挖消費需求
從當前采訪來看,對于文創品銷售大部分出版社采取和圖書銷售渠道相結合的方式。三聯時空國際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目前的銷售渠道集中在傳統電商和新媒體電商平臺、部分地面書店。從當前銷售情況來看,王博文介紹:“‘三聯文房’系列狼毫筆、‘讀書無禁區’黃銅鎮尺、秦磚茶海茶器系列等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這些與圖書相關,可搭配銷售。”
玩美手工則融合了推廣和銷售渠道,線上通過手工網、手工藝網絡大學、第三方平臺(微信、微博、抖音等)發展會員、提供在線服務,通過天貓旗艦店、微店等電商渠道為全國手工愛好者提供一站式原材料、工具、器材消費供應。線下通過中盤總經銷、開設體驗館、加盟連鎖等方式與全國手工業實體從業者展開合作。
此外,也有部分出版社依托實體店面進行文創品銷售,例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依托各大高校開設的佳思漫知識服務館及校園精品書店渠道等。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天鴻路9號
電話:0533-3590888 傳真:0533-3590148
郵箱:sdshijitianhong@163.com
Copyright © 2005 志鴻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32470號-1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