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柳斌杰:知識革命與大數據出版

2019-8-30    來源:大數據時代雜志社    作者:  瀏覽次數:1959

在工業革命、技術革命和數字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的知識生產和傳播迎來了千年不遇的大變局,也就是說進入了一個知識革命的大時代。這種形勢給以積累知識和傳播知識為主業的出版行業帶來大變革的動力和根本性的挑戰。

01

知識革命的五大特征

技術擴展了人員的認知能力,認知的深度和廣度發生了變化,從地心到宇宙、從礦物到生物、從微粒到生命、從自然到社會,人類獲得了新的知識,各類科學的理論、方法、體系都進入了重構的過程。由此,引發了知識發現、生產、傳播、應用、服務的全程變革,顛覆了原有的模式,這就是知識革命。從目前情況看,知識革命有五大特點:

第一,發現多層次,更新速度快。

科學、實踐、生活、專家、學者、公眾……每時每刻都在發現前所未有的知識,知識更新速率由千年、百年、十年、幾年不變,到每天每時都在變化,令人應接不暇。

第二,生產多主體,人機大協作。

知識生產過去只是作家、學者、科學家、藝術家和知識勞動者的事,現在是所有人的事,也是智能機器人的事。人機協作、機器人單獨生產的知識也大量出現,新媒體中機器人作品甚至超過了人,機器生產的數據已經超過了人工的數倍。人機協作的知識生產還會大發展。

第三,傳播多渠道,流通效率高。

由于傳播技術的革命,人類傳播知識的渠道不再是教書和讀書兩個固定模式,而是可以通過各種知識傳播的載體獲得新知識、新信息。從大學教授、科學家到家庭主婦、育兒媽媽,都會從移動閱讀設備中即時獲得學術動態、科學新發現、烹飪的技術、兒童營養知識。這種多渠道傳播,使知識流通效率大大提高,知識價值擴大了。

第四,產品多形態,學習便利化。

知識產品的形態在創新中變得豐富多彩,既能看、又能聽,既能體驗、又能情景交融,使所有人都能輕輕松松去閱讀,使整個社會學習都便利化,使兒童一代的知識水平大大超過了他們的祖輩、父輩的同齡知識水平,促進了整個人類知識能力的提高。

第五,服務多樣化,共享是關鍵。

知識服務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環節,全民閱讀是當代人類發展的重要議程。出版業就是知識服務的行業,過去出版書,現在是生產知識庫、知識群、知識包,為讀書、讀報、讀屏、讀網、讀手機的人提供知識服務,書店也變成多功能知識殿堂。發展的關鍵是要有知識共享的觀念,不只是把書賣給讀者,而是提供知識服務,在服務中獲得兩個效益。這就是互聯網時代出版業思維新模式和服務新模式,是人類行為模式重大轉變。


02

當前出版的五種業態

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出版業的現代化進程大大加快,已經形成了五種業態并存,繼續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1.印刷出版,既是傳統的,也是主流的,仍然充滿了生機活力,在支持我國宣傳、教育、科學研究和兒童成長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電子出版,主要力量在電子書和軟件生產兩方面,擔當主力軍的責任。

3.音像出版,主要服務于音樂、電視劇、電影作品的出版和傳播,近年來發展勢頭較快。

4.互聯網出版,產量較大,讀者較廣,已形成影響力,主要是互聯網小說和互聯網游戲為主的出版產品。其中,互聯網小說已經有兩千萬的作者隊伍,其產品在國內外都有影響力,已經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歡中國的網絡小說等,而網絡游戲已吸引了3億多人。

5.數字出版和服務,是中國出版業的新亮點,產品多、覆蓋廣、用途大,在出版各業態中都有應用。數字出版年收入已近萬億,目前,發展勢頭甚猛。由于它是大數據和智能化的關鍵性基礎性環節,因而仍處于發展的高峰期,前途無量。

這五種業態共生共存,融合發展,正是迎接大數據出版和智能出版業到來的基礎條件,也是中國出版業繁榮的標志。

03

大數據出版的發展

大數據出版指的是運用知識資源數據庫和大數據技術,用非人工和非常規軟件工具,而抓取、管理、處理、整理、分發可解讀信息數據的出版行為,在海量數據整合、鉗入知識標引,通過云計算進行二次數據開發所獲得的知識產品。二次數據開發是大數據出版精華所在。

出版業是個天生的大數據生產者,幾千年來都是采集、編輯、加工、傳播、保存各類數據,留下了大規模、多樣化、有價值、高質量的知識性數據,是信息時代開發利用的最優質的數據。只是以往沒有數字化、大數據這些現代傳播技術,沒有能力使這些數據活起來,為我們當代人服務。大數據技術使我國出版業所積累的數據將變成比黃金、石油還要重要的資源,它使出版業再度輝煌。


發展大數據出版業,目前要集中解決幾個關鍵問題:

1.思想觀念問題,傳統出版的缺陷是只賣書報刊、光盤,不賣知識。因而印刷、復制產品一出手就算終結,不能與消費者互動、不能獲得知識傳播所創造的價值。而互聯網、移動傳播洽洽利用傳統出版的弱點,而把你的知識截獲了、加工了、推送了,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所以出版人要轉變觀念,由賣書轉向賣知識,運用各種渠道擴大出版知識服務,獲得更大利益。

2.加速實現數字化。數字革命是當前工業革命、知識革命、傳播革命、智能革命的基礎要素,出版數據要獲得新價值,必須加速實現數字化,轉換數據存在的形態和方式。數字化是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必備的技術前提。而目前,我們整體出版數字化還遠遠滯后,出版數據資源庫還建立不起來,行業同仁要有緊迫感。我這里說的不是做個電子書的問題,而是整個出版資源開發利用問題。

3.要打通數字流通的各種瓶頸。由于我國出版體制等因素,我們出版機構的出版數據各自為陣,有條條數據、有塊塊數據、有官方數據、有民間數據、有公共數據、有版權數據……數字鴻溝依舊,信息孤島尚未聯通,大規模的出版數字資源庫難以建設,共享發展難以實現。所以,要下決心把全國出版數據資源庫建立起來,消除大數據出版的障礙。

4.技術標準制定。大數據技術是高科技結構,在知識聚合、數據分析、知識標引、二次開發、知識服務方面,都有一個統一技術標準問題,F在數據擁有者,都是按自己的標準儲存的,無法匯聚、無法聯通、無法流動,就難以形成大數據出版的基礎。政府要組織力量,研發審定大數據出版技術標準。否則,數據資源就浪費了。

5.大數據與智能出版。人工智能出版已經進入了出版業,不少出版單位已經開發了VR、AR智能出版產品。但目前是投入多、產出少,還處在展示階段。但出版由數字化走向智能化是必然的規律。行業同仁必須要明確,智能出版新業態,必須以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出版為基礎,大數據這一環上不去,智能出版就做不了。因為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基石,一切智能判斷、智能推理、機器寫作、控制視覺、智能搜索、機器翻譯、語音識別中的深度學習、數據挖掘、知識圖譜分析與重構,都需要大數據技術,都需要海量數據的支撐,沒有足夠的數據智能化是不可能的。要想做智能出版,首先必須做好大數據出版的資源庫和技術準備,為智能化出版業態的發展準備條件。

6.知識服務體系的建設。出版業就是知識服務的行業,用知識服務的價值提升出版業,這是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這個問題我已經多次講過了,書上、報上、網上都有,我在這里就不重復了。

出版業創造了優質的大數據資源,出版業也將開發這些資源再造出版的新輝煌。但這需要創業者肩負出版使命,繼續努力奮斗,構建中國大數據出版新業態,迎接智能化出版新局面的到來。

 來源:大數據時代雜志社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