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大型企業如何加速創新與平臺化轉型

2019-8-30    來源:海河創新智庫    作者:  瀏覽次數:3514

一、新經濟時代大型企業平臺化發展趨勢

一是企業平臺化趨勢不斷深化。企業是對發展趨勢環境變化最敏感的社會細胞,平臺化在企業組織中的表現也最為突出。一方面,新興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市值乃至話語權突飛猛進,最新的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有排名前三的蘋果、谷歌、微軟和第六第七的亞馬遜、Facebook五家互聯網平臺型企業,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等表現也很突出。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具有遠見的傳統企業試水平臺模式,比如菲亞特的車聯網、NIKE+等。

 

二是平臺化是創新型企業或創新服務組織在新經濟形態下的重要戰略選擇。近年來,創新服務組織中的各類開放創新平臺,創新創業中的眾創、眾包、眾扶(服)、眾籌平臺,以及各種創新聯盟組織方興未艾,是平臺化在創新服務領域的反映。以平臺化為重要特征的新經濟,正在影響著產業垂直分工格局,共享共生共榮的新產業生態、開放包容創新創業生態正在成為創新發展的新特征。

 

三是平臺企業正在成為區域產業創新生態演化的重要角色。作為杭州乃至浙江的名片,阿里巴巴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區域創新的未來引導者的角色。而且由于阿里系(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等)的創新帶動,杭州在城市產業與生活信息化、數據化、移動化等多方面處于國內領先行列。

二、新經濟時代大型企業創新環境的新變化

一是產業創新生態新變化。從工廠、企業、跨國公司到平臺企業的不斷變化,標志著產業創新生態的不斷進化。從為平臺客戶創造的價值來看,通過和平臺上其他企業的協作,將各自的產品與服務進行組合打包,或是整合客戶的需求實現C2B定制,提供更具附加值的服務和更完整的用戶體驗。產業創新新生態還體現在:競爭理念上從叢林法則走向合作共贏、共生共享;經營理念上從經營企業走向經營產業,成為產業生態一部分;多樣化創新方式上,從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創新;資產管理上,從經營有形資產到更加注重經營無形資產。

 

二產業發展動能新變化。經濟動能轉換有賴于生產新要素的注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提出激發新生產要素活力。傳統的土地、礦產、勞動力等要素的地位明顯下降,人才、技術、知識、數據、信息等新生產要素的作用越來越大。人才是最具活力的要素,數據是最具時代特征的新要素,信息技術與其他技術深度融合,使得經濟活動的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提供了新的供給,集聚了新的動能。

 

三是創新政策新導向。雙創進一步受到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第一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包括其中4個大企業示范基地,一年很快啟動了第二輪試點。眾創空間的專業化和質量受到關注。全面創新改革進一步加快推進,更注重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先行先試,成為新時期科技體制改革、政策創新、機制創新的新方向新要求。

 

四是新科技革命對企業運營管理的新影響。互聯網+”、智能+”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時代音符。隨著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快發展和迭代,使之從單一的技術工具演進到重構產業生態及價值創造階段,互聯網+”、智能+”在培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三、新經濟時代大型企業創新驅動與平臺化轉型的模式探討

概括地說,新時代大型企業創新驅動與平臺化轉型的基礎模式是:產業雙創、產業金融與產業互聯網三業融合,平臺化發展。

 

1. 轉型動力:產業雙創

 

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不論是什么所有制,新時代其在國家競爭和產業競爭中的作用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一是大型企業不再是產業壟斷者,而是產業共生的協同者,大型企業不再是產業生產的壟斷者,而是產業生態的構建者。二是大型企業不再是產業創新的守舊者,而是產業創新的引領者,大型企業不再僅僅關注企業自身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而是更多關注整個產業創新生態的構建,大型企業從內外部融合創新,走向大中小企業、產學研金融通創新。三是大型企業不僅關注創新,而且關注創業,因此,構建雙創平臺成為許多大型企業整合利用內外部資源的依托,也為政府支持大型企業的雙創提供了可能和合作基礎。在第一批、第二批國家雙創基地名單中,均有企業在列。四是一些實力更為強大、進入創新前沿的大型企業開始更多關注自然科學、特別是技術科學的基礎研究領域,加強與大學的合作,如華為。

 

從國家和區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角度看,產業創新創業是實體產業發展壯大的第一動力,是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區域的產業創新包括產業創新大平臺、產業創新集群、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產業生態、區域產業創新共同體等一系列新理念不斷得到拓展,創業創新新理念的落地亦需要大型企業發揮更大的創新主體作用和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也需要產業互聯網和產業金融的支持與配合。

 

2. 轉型血脈:產業金融

 

產業金融是經濟轉型升級、產業吸納網絡信息等新技術的血脈。從區域轉型看,借助證券交易所以及互聯網的優勢,京滬廣深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已經遠遠領先于其它城市,而南京、重慶、杭州、武漢發展勢頭迅猛。天津在發展融資租賃為代表的產業金融也有所作為。城市產業金融發展水平影響區域產業升級的進程,也是全面創新改革的主要內容。

 

大型企業發展產業金融平臺不僅在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大行其道,也成為了不少傳統行業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包括從傳統的企業財務公司、新興的互聯網產業金融板塊、到由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構成的科技金融板塊的打造,如聯想集團、恒大集團、阿里巴巴集團等等,不一而足。

 

3. 轉型翅膀: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是決定未來產業競爭力,引領培育新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關鍵因素。產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既包括互聯網公司,也包括非互聯網企業的互聯網產業或創新平臺。從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或智能網絡平臺,大型企業的平臺化發展的技術必然建立在不斷迭代的互聯網技術基礎上。

 

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已經或正在到來,智能技術是核心帶頭技術領域,也是新興產業主要的機會所在。目前看,移動互聯網作為第二代網絡信息技術,引領著新的產業變革、生活方式變革,正在深刻快速地改變著世界。在此基礎上,以智能化、萬物互聯為方向的更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正在加速演變之中。如果把新一代智能與萬物互聯技術與產業有機融合,帶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大型企業平臺化轉型會帶來生動的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踐。

 

4. “三業融合轉型發展的路徑

 

一是借力政府政策,打造企業雙創基地。響應政府政策導向,企業特別是技術性、制造型大型企業可順勢實現雙創平臺化轉型,建設大型企業面向內創業為切入點的國家、省市雙創示范基地。海爾是傳統大企業平臺化轉型的先驅和典型,是國家首批企業雙創示范基地,海爾集團發展平臺經濟的經驗可資借鑒。據長城戰略研究所的分析,2017年獨角獸榜單中有10多家就是傳統企業平臺轉型衍生出來的。

 

二是適應智能化新趨勢,大力推進大型企業率先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智能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帶頭領域,既是新興產業主要的機會所在,也可能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所在。在實體經濟受到各級政府扶持的環境下,分布于制造業的大型企業,理應率先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重點發展物聯網產業、智能軟硬件產業如自動駕駛產業、智能設計平臺等,加快實現網絡技術、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三是探索大型企業結合實體經濟需要,順應金融科技化趨勢,實現雙創平臺與產業金融平臺的互動融合發展。既要通過建設產業雙創平臺,提升創新能力,發展內部創業,實現產業裂變式、開放式創新發展,同時也要設立自己的創投基金、產業基金、收購基金等產業金融平臺,為雙創和轉型提供資金支撐。充分利用大型企業的歷史積淀和龐大的產業資源,重視大數據構建產業集群,結合股權投資機制創新,主動打造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如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主要業務是財務投資、戰略投資,從2001年起,先后辦起了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業務平臺,掌管著1200億人民幣的資金。目前,聯想控股所投的企業上市以后的市值估算超過萬億,聯想控股的發展實現了大型科技企業實體產業創新平臺與產業金融平臺的協同互動。

 

四是充分保護企業家產權,弘揚大型企業的掌舵人企業家精神。無論什么所有制性質的企業,培育新動能、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家,對企業家的激勵與保護、為企業家實現制度創新和機制改革、組織資源開展創新的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清華控股的目標是做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的世界級平臺,近年來資產大幅增值到3500億以上,主要是靠改革,國企一旦改革,就會釋放巨大的活力。清華控股的發展表明,把力量集中在科技上,企業家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要用股權激勵、業務授權等機制,充分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積極性,讓企業家特別是國有企業管理者真正擁有創新的決策權、投資決策權。

 

五是支持大型企業對產業創新和智能化轉型的高端人才的引進培育聚集,搶占新經濟發展制高點。從智能化發展規律看,與以往我國的數字化、網絡化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商業模式創新不同,這次的智能化發展將更大程度依靠硬技術創新、依靠高端智能人才的驅動,這也正是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在全球范圍內競爭激烈,價碼不斷攀升的原因所在。

 

六是大型企業要做好以內部資源挖掘整合為主的內外資源利用。內部也好,外部也好,傳統上的資源配置利用仍然是人財物,信息化社會、智能化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不僅成為資源且是越來越重要的資源,而且成為新的創新基礎設施,需要給予更多關注。

來源: 海河創新智庫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