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未來,什么樣的產品能支撐教育出版的發展?

2019-8-30    來源:出版商務周報    作者:  瀏覽次數:1770

教育出版在傳統圖書出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數字化時代,教育出版如何應對挑戰,實現新的發展,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出版人面前的難題。

一直以來,教材是教育出版服務教育的主要內容形態,也是支撐傳統出版的核心產品。那么到了數字化時代,我們要以什么樣的產品來支撐教育出版乃至整個出版業的發展?

數字教材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數字化時代教育教學變革的要求。我國的中小學數字教材,大概從2000年開始研發和實踐應用。隨著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數字教材不僅在開發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應用方面也逐步推廣。2013年,第二代人教數字教材的研發工作被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數字教材概念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現,之后每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都有涉及數字教材的相關要求。

人教社是較早投入中小學數字教材研發的單位。2001年,推出了第一代人教數字教材,即紙質教材的電子化。2010年前后,人教社開始探索新的數字教材形態,2009年研發了新目標英語網絡教材,2012年開始研發富媒體資源的第二代人教數字教材。2017年,市場環境進一步發生變化,我們認為,數字教材不僅要提供內容資源,還要通過數字教材的使用獲得用戶行為數據,因此開始研發具有用戶行為數據收集功能的數字教材,并于2018年發布了第三代人教數字教材。簡單地說,前兩代數字教材是資源形態,第三代已經是平臺形態。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我們也在思考未來的數字教材應該如何和人工智能相結合。

盡管數字教材的發展有不同的功能形態和特點,但都包含教育、技術、出版三種屬性。教育屬性是數字教材的根本屬性,并不因技術、形態、功能而改變。數字教材既是課程的載體,內容依據課程標準系統編制,也是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數字教材的技術屬性主要表現在其多媒體內容呈現和相關功能上,且會隨著技術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變化。目前數字教材技術屬性主要包括:內容呈現多媒體化,教學活動支持交互,學科教學工具關聯對接其他資源,以及用戶使用數據采集。數字教材本質上是一種數字內容出版物,這決定了數字教材的出版屬性。數字教材的研制不僅涉及選題、內容開發、技術加工等環節,還必須經歷編輯、審校、測試等質量控制過程,以及封裝、上線、發布等傳播過程,當然,還涉及版權、定價等出版管理問題。

簡單來說,數字教材就是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教學應用的教材。與紙質教材在傳統課程資源中的核心地位相似,中小學數字教材是信息化時代課程資源的核心內容,在數字化教學中發揮著基礎性核心資源作用,必然成為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資源。

數字教材怎樣助力教育現代化?

 

近兩年來,教育界發生了很多大事。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召開,會上對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為未來中國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標,規劃了戰略發展路徑。

 

我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教育現代化主要包含五方面要素,即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學環境的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現代化、教師隊伍的現代化,以及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對于教育出版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為教育發展提供優質的內容資源和服務,也就是數字教材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從教育發展宏觀層面看。中小學數字教材在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政策、促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公平、引領課程教學發展變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中小學數字教材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教材都是體現國家意志、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傳承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信息化時代,數字教材需要承擔起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和戰略任務的責任。

其次,中小學數字教材是促進信息化環境下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一直是基礎教育所關注的重點。目前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等新的“數字鴻溝”,引發了信息化時代的教育公平問題。數字教材作為基礎的核心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彌補這種鴻溝。當中小學數字教材實現普遍應用后,保障基礎教育整體質量的核心數字資源得以全覆蓋,即使是信息技術能力偏弱的教師,也能依據數字教材進行較高質量的數字化教學,為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提供保障。

最后,中小學數字教材在引領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發展變革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過去的經驗表明,通過教材改革實現大范圍的教學變革,是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數字教材作為信息化環境中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能夠幫助教師在現代課程教學理念下完成教學活動,從而推動和引領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變革。在今年5月召開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中小學校寬帶入校率已達97%,配備電子白板和一體機的數字化教室比例超過90%?梢,信息化環境已經基本搭建,目前最缺的就是優質的數字內容資源。

從基礎教育教學微觀層面看。中小學數字教材對信息化教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基礎資源、基礎應用、基礎連接和基礎服務四個方面。

首先,數字教材是落實中小學課程標準育人目標和要求的基礎性核心資源,教學內容覆蓋了課程標準的全部要求,具有其他內容資源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數字教材是信息化環境下教學開展的基礎應用,可以支持信息化環境下的基本教學活動和多場景應用,可用于教師備課、授課及教研活動,也可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和學習的功能。

再次,數字教材除了自身的內容資源,還可以連接或引入外部內容資源,應用于多終端教學,以及與各類教學平臺、資源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實現基礎連接。

最后,數字教材還具有面向教學提供管理服務和數據服務的功能,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夠方便地獲取并利用數字教材開展教與學,還可以將使用數字教材的行為數據記錄下來,反饋給管理者或用戶,從而為提升教學、改進教學管理等提供一定的依據。

如何打造教育出版新業態?

雖然數字教材是信息化時代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資源,但要支撐整個數字化教學并不夠。就像在傳統教育中除了教材還必須有教輔、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教學材料一樣,信息化環境中的教學,僅有數字教材并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所有需要。因此,必須構建以數字教材為核心的新型內容資源體系,打造服務教育新業態。

數字化優質內容資源體系的建設,既要以數字教材為核心,同時也必須與教育信息化推進和數字化教學實際相適應,配套數字化輔助教學資源、拓展教學資源。在保證教育公平、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求的同時,為個性化教學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供更多的內容資源和選擇。

對于出版人來說,需要思考的是在信息化時代,教育出版如果只停留在為教育提供內容資源的層面,是否還能滿足數字化教育教學的需求,支撐未來教育產業的發展?長期以來,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需要的幾乎所有內容資源都由出版業提供,但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教育出版要想繼續保持主體地位,必須從簡單地提供圖書和內容資源,向提供“內容+服務”的角色轉型,建立新的內容產品和服務模式,打造服務教育新業態。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創新教育服務業態”。因此,在信息化教育時代,教育出版除了優質內容之外,還要為數字化教育教學提供相應的服務。我認為,以數字教材為內容核心,打造“優質內容+教學服務+教育服務”,是未來教育出版要打造的新業態。這種新業態未來不僅將大大增強出版業服務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和影響,也必將擴大教育出版的產業規模。

教育出版的未來在哪里?

我國教育出版(特別是中小學教材)在傳統圖書出版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產出和利潤占整個圖書出版的60%甚至更多。在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教育出版長期以來作為服務教育的主要角色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這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并從戰略戰術上提出應對措施。

在戰略上,國家提出到2035年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出版人要密切關注教育信息化推進和教育現代化進程,順應“互聯網+教育”趨勢,構建以數字教材為核心的新型內容體系,并以內容資源優勢為基礎,圍繞服務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教學做好布局規劃。

在戰術上,應致力于師生需求導向和政策引領下的中小學數字教材應用全覆蓋,加快推進數字教材的普遍化、常態化應用,積極開發優質數字教育內容產品,拓展教學服務和教育服務新業態,在為教育提供服務和支撐的同時,實現出版業自身的轉型升級融合發展。

人教社作為教育出版的國家隊、專業隊和主力軍,始終關注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2012年專門成立人教數字公司,先后開發了三代數字教材,并在移動學習、平臺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創新。為了做好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教學服務,我們于2017年成立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專門對數字教材及數字化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創辦《中小學數字化教學》雜志,深入服務數字化時代的一線教師和教學,目前發行量超過4萬份,成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發行量最大、最受廣大中小學教師歡迎的雜志。今年,人教社將啟動數字教材的整體研究,包括課程理論、設計開發、教學應用及管理政策等,希望與教育出版人共同推動數字教材的研究與應用,為中國教育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