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化的本質,就幫助本行業的產業鏈從“縱隊”變成“橫隊”,從而使本行業建立一種協同生產的機制。
我們先以蘋果為例,看看它憑什么成為市值萬億的企業。從硬件上來講,蘋果手機和電腦是全球200多家工廠共同生產出來的,他們先把各種器件生產出來,而蘋果只不過把他們組裝起來;
從軟件上來講,蘋果系統里的各種APP,也是全球各地的開發者設計出來的,然后再上傳到蘋果的系統,再讓蘋果用戶使用。
因此:蘋果公司的本質,并不是一個高科技企業,而是一個大平臺!蘋果最大的資產是它的品牌和設計,然后所有環節(包括生產和開發)都是采用分包的形式分攤出去。
未來的企業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平臺化。
世間萬物有一個根本規律:先有大破才能有大立,舊生態總會不斷被新生態取代,這是一種必然。
01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排隊。
在排一列縱隊的時候,大家依次往后站立,每個人只能看到他前面的人得后腦勺,后面的人和更前面的人他都看不到,這些人如果做小動作他業無法察覺,這就是傳統的產業鏈結構:制造商需要先將產品賣給品牌商,品牌商再賣給渠道商,渠道商再通過各級經銷商賣給消費者。
于是,消費者面對的是渠道商,渠道商面對的是品牌商,品牌商面對的是生產商,生產商面對的是技術商,技術商面對的是資本,資本面對的是金融市場。
現在就卡在了這個問題上,由于互聯網帶來的沖擊,消費者的購物路徑發生了很大變化,于是排在最前面的渠道商最先受到了影響,進而導致它身后的產業鏈產生了連鎖反應:對于生產商(工廠)來說,除了應收賬款越來越多之外,用工成本業越來越高,稅率負擔越來越重,再加上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附加值,利潤越來越低,工廠倒閉的越來越多。
02
還是以排隊為例,由于信息的公開性,無論你是哪一個環節,都可以直面其它環節了,隨著電商平臺、移動支付、社交平臺的發達,大家可以自由對接了。
于是根本性變革發生了:這一路縱隊變成了一路橫隊,大家可以“面面相覷”了。當大家一列橫隊站在一起,誰高誰矮、誰在做小動作都一目了然,這時傳統產業鏈必然發生徹底改變。
傳統商業是一環吃一環,在產品經過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會加價,然后再出貨,這是一種單向的賺“差價”模式。你的上游環節究竟賺了你多少差價,你是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你的下游環節能賺它的下游環節多少錢,上下游環節是一種侵吞的關系,此消彼長,所以大家都是在互相保密。
而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電商的普及,讓很多消費者(客戶)有機會直接跟各種品牌方接觸了,于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客戶)更愿意跳過所有環節直接付錢給品牌方(生產方),這就導致現金會不增不減地直接到了品牌方手里。
那么,這時中間的渠道方和生產商該怎么賺錢呢?
所以這就需要大家之前有一個協議,按照每個環節的價值大家共同協定一個分配比例,品牌商拿到錢之后,再按照這個協議把錢分配出去。于是大家以契約條款為約束,組成了一條新的價值鏈,資源共享,彼此協作,各個環節井水不犯河水。
這時,一個產品從生產設計,直到消費者手里,每一個環節都會變的很透明;未來每一個環節能賺多少錢,都是公開、透明的,而不像以前被捂著,層層保密。
03
平臺化的意義,其實是給企業乃至個人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使之發揮1+1大于2的綜合效應,中國接下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平臺型公司崛起。
每一個細分領域里的排名第一的企業,都有義務完成平臺化的轉型。
首先,該企業非常專注聚焦于某一品類,具備垂直打通、縱向整合的能力。比如從原料來源、設計開發、到生產營銷,再到銷售系統,后期維護。
這里還會有二級分工,比如對于服裝而言,做繡花的專門做繡花廠,做印花的專門做印花,賣拉鏈的專門賣拉鏈,然后還有很多細分的分工。
于是企業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廠,可能是有一個工廠群,但可以能隨時被他們整合。而那些下游的中小工廠本身需要一場協同化的大生產,這樣才能避免碎片化的各自為營。
比如當旺季到來,訂單一下子都來了,公司就可以把同類產品聚合在一起,今天你下、明天我下、后天他下,成了相對均衡的需求輸入。
公司還可以根據零售的數據做精準匹配,促成零售端的數據向生產端更多地滲透,幫助生產端前置做一些計劃準備。數據互通,會使得零售和生產之間的協同效率增加,這就解決了產能過剩、使庫存降到最低。
在統計學上,這就可以找出其中的規律,便于下次提前準備,這反而變成一個“有計劃”的生產了。
我們可以有趣的發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再到“計劃經濟”,這非常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就好比“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一樣,是一場豁然開朗的升級。
04
公司平臺化之后核心任務
要給平臺上的各個環節進行授信,降低大家不必要的磨合損耗的成本。
比如在過去,很多工廠擔心下游不能及時給貨款,而下游則擔心工廠的貨期或者產品質量,所以很多工廠的現金流變成了應收賬款,究其根本是缺乏一個具備公信力的平臺,這時平臺就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了。
比如淘寶的“淘工廠”為工廠開了誠信通和KA企業(授信企業)。這樣商家支付給平臺的費用就可以三到五天之內轉到工廠的賬上來。
這就是企業的平臺化戰略,首先你要在本行業樹立權威性,然后把你的供應商、渠道商、店家等等都拉進來,從上下游關系變成平行關系,利用電商、線上平臺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數據,建立產、供、銷連為一體的運轉模式,然后建立快速反應的機制,實現小批量、短周期、快市場的生產。
05
平臺化是所有公司發展的必然
無論一個多么小的公司來說,都必須完成平臺化的升級,比如一個廣告公司,也以公司名義去接單,然后再分包給個人。公司在業內的口碑和公信力,決定了它獲取訂單的能力,公司可以用信用為擔保去接到訂單,然后再將訂單分包給個人,這才是未來公司要做的事。
制造業企業也可以采用這個邏輯,企業可以和上下游企業成立的合資公司,這些子公司依然是平臺化公司,上面可以有各種更加細致/團隊乃至個人,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切都會按照可上市公司標準去操作,做到一定程度既可獨立IPO,也可以兼并重組方式走向資本市場,從而獲取更多的資源支持。
只要你的信用還在,只要你的品牌還有影響力,你就永遠不會倒下去。
于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正在從“公司+公司”,變成“平臺+個體”。無數平臺在崛起,同時無數個體在平臺上執行任務。
企業開放化和平臺化之后,你的股東、員工、渠道、產品都在逐漸開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萬物皆不為我所有,萬物皆為我所用。一切組織必須打開自己的格局,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天鴻路9號
電話:0533-3590888 傳真:0533-3590148
郵箱:sdshijitianhong@163.com
Copyright © 2005 志鴻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32470號-1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