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對教育的影響最大?

2019-6-17    來源:    作者:黎加厚  瀏覽次數:2003

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5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通過了成果文件《北京共識》!侗本┕沧R》提出,各國要制定相應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要將人工智能平臺和基于數據的學習分析作為構建終身學習系統的關鍵技術,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那么,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對教育的影響最大?人工智能對學習,對教師,對孩子會有什么樣的直接影響?


01

人工智能真的來了

近年來,人工智能正加速襲來,沖擊著人們生產、生活、學習的各個領域。人工智能與教育碰撞,會是什么樣的場景?這自然而然會引起人們的遐想,而且人工智能已經迅速進入到教育領域。

“人工智能將教學變為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輔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學習內容、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深層次的學習欲望。而且,在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解決以前遠程教學中師生不能進行有效互動和教師不了解學情的問題!笨拼笥嶏w輪值總裁吳曉如說。

“人工智能加教育大數據,可以使教學效率平均提升30%,備課重復性工作顯著減少,學生無效學習時間減少40%,知識點學習時間顯著減少!科大訊飛AI研究院北京分院副院長付瑞吉博士介紹說,“人工智能在考試閱卷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引入智能閱卷技術,可對空白卷、疑似雷同等問題卷進行檢測,節省20%的工作。2017年上半年,智能閱卷技術在CET及全國25個地區的中考、高考、學考中使用,覆蓋近700萬名考生!

當前,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在教育領域都有了應用。比如,通過圖像識別技術,人工智能可以將教師從繁重的批改作業和閱卷工作中解放出來;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可以輔助教師進行英語口試測評,也可以糾正、改進學生的英語發音;而人機交互技術,可以協助教師為學生在線答疑解惑。除此之外,個性化學習、智能學習反饋、機器人遠程支教等人工智能的教育應用也被看好。

 

02

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學習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回答高中生的提問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時,幽默地說:你們要好好學習,未來還是你們的,不是機器人的。

學習的確是人們面對人工智能首先要采取的姿態。在計算機擅長的領域中,人類絞盡腦汁來戰勝人工智能是不明智的。與其在這個領域中和機器較勁,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創造與想象。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并且利用好機器的專長,豈不是更加美好?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祝智庭說。

德國波鴻市魯爾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大腦在學習新東西以后的3個小時內便會改變結構。人工智能支持的個性學習、協同學習、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對腦結構的改變會更加明顯。特別是人工智能支持的深度體驗與探究學習,會多方面深度激活不同腦神經區域,也就是說人類的大腦正不斷地被智能科技重新塑造。

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附中校長王殿軍認為,在學校引入人工智能,讓孩子通過研究機器人更好地理解智能和人類自身,讓孩子學會如何和機器人打交道。

我國“863超腦計劃在開發高考機器人,期望到2020年能夠達到清華、北大考生的水平。在祝智庭看來,這是隨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教育技術正在出現的第六種范式——機器自主學習。其他5種范式包括計算機輔助教學、智能教學系統、Logo-as-Latin(讓兒童用LOGO語言來教計算機,以此發展兒童思維能力)、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CSCL)和新出現的個性化適性學習。

此外,人工智能使得認知不僅發生在頭腦中,還發生在人與智能工具的交互過程中。在教育關系方面,人工智能打破了教育的知識傳播平衡,加強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系。而虛擬導師、虛擬學伴、虛擬團隊、虛擬教練、虛擬班友等,是對人腦智能的延伸、強化和補充,改變了以往學習主體之間、學習主體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改變了學習生態。但是無論如何變化,教育發展的總趨向是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與會創。祝智庭說。

在這種新的學習文化中,教師也變了一個樣。未來,教師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祝智庭認為,教師角色必須轉變,從知識傳播者變為學習促進者;教師的能力結構也必須改變,不懂技術的教師將被懂技術的教師所替代;人與機器之間必須合理分工、協同工作。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