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出版業必須要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發展,這是從世界出版大國邁向世界出版強國的必然要求,以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國家、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建設文化強國、適應全球競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轉折和革命性變化。”
經過40年改革開放, 中國出版業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取得了較好成績。
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從圖書出版結構看,全國重印圖書品種與印數保持了較快增長,在品種上首次超過新版圖書,總印數達到新版圖書的2.4倍,單品種平均印數為新版圖書的2.3倍。年度累計印數達到或超過100萬冊的58種一般圖書中,新版圖書22種,占37.9%;重印圖書36種,占62.1%。
從產業類別看,2017年圖書出版實現營業收入879.6億元,增長5.7%;報紙出版實現營業收入578.3億元,與2016年基本持平;期刊出版實現營業收入196.6億元,增長1.5%。
今年上半年,圖書出版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出版傳媒上市公司整體經濟規模繼續壯大,各項指標快速增長,中國內地上市的出版傳媒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4.7%。
電子出版呈現慢增長態勢,已經不像20世紀90年代。新業態出版發展快速,數字出版是發展最快的,2017年總收入達7071.9億元,增長23.6%;網絡出版和大數據出版在統計中被列在新經濟門類,增速也在30%以上,虛擬現實技術(VR)、增強現實技術(AR)等出版新業態也日益豐富,前景廣闊。由于融合出版的擴大,我國出版業多種業態同時并存、立體交叉、共同發展,勢頭很好。
在走出去方面,中國出版行業一直努力加強與世界出版的交流與合作,多渠道對外交流取得了很大進步,版權、貿易、投資、項目合作等方面都在增長,到國外投資辦出版的機構也穩步增長,中國出版企業海外布局日益加速,出版業國際化水平也進一步提高,更多優秀圖書走出國門,已經進入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加深了世界讀者科學文化交流和對中國的了解。
中國出版的國際化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通過留學深造、出國培訓、掛職鍛煉、業務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在中國出版界造就了一批版權保護、國際出版貿易、國際出版合作和國際新聞出版編譯傳播等國際化出版人才,擔當了中國出版走向國際的重任,成為跨文明傳播的推動者。
回望40年,我國出版業在不斷改革開放中創新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績;展望新征程,我國出版業充滿活力和新動能,將在新時代更加有作為。
產業改革始終走在前列
多年來,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改革開放始終走在前列,中央多次肯定出版業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排頭兵,在這個過程中,全國出版界從撥亂反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宣傳真理,到深化行業的體制機制改革,奮斗了40年,才有了今天出版業的大好局面。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版界的第一個行動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放了民營的零售業,緊接著是支持地方建立了一批地方出版社。首先在改革開放破局方面邁開了第一步,也為新聞出版業的放開搞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比如在深圳建設書城、開辦書市,與我國臺灣出版界首先開展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國際出版界展開交流,中外合資辦印刷以解決印力不足問題,中外合作出版領袖文集,這一系列都是出版業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推出的重要舉措。
出版業在改革發展方面最大的特色是突破了體制方面的障礙,解放了出版生產力,F在我國年出書達50萬種,年發行突破80多億冊,出版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2.3萬多億元,資本收益率在30%以上,出版業的產值總量占我國文化產業的65%,引領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出版業通過改革創新發展,實力增強了,出版的精品力作越來越多,創造了非常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了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目前在市場上,動銷圖書品種已經達到230多萬種,世界上的好書中國書市上都有,中國的圖書也在任何國家的市場上都有銷售。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著作,進入許多國家和地區?梢哉f,中國在世界上是名副其實的出版大國。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
“強起來”的關鍵在補短板
當前,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仍然“大而不強”。我國出版業還存在創新能力和全球影響力弱的問題,“強起來”的關鍵在補短板:加強內容創新,提升全球影響力。整體來看,“大而不強”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體制機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當前出版單位的現狀是,行業既有收入500億元的上市公司,這些領先企業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增長,也有一些沒有完全走上市場的中小出版社,這些體制機制改革尚不到位的中小出版社連生存都很困難,發展更談不上。出版市場的兩極分化影響了出版行業的整體發展。中國出版業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部門所有制,徹底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為中小出版社注入發展活力。
其次是文化政策上還沒有完全打通。當前國有出版社、民營出版公司和出版上市公司在文化政策上有不同的標準,導致國有渠道、民營渠道在管理上出現不同的政策和規則,產業鏈條上的政策還沒有完全打通,使得行業難以融合發展。要解決目前出版行業發展不平衡問題,讓出版業真正走上現代化、市場化。
再次是新的出版體系還沒有構建完成。由于印刷出版、電子出版、數字印刷、互聯網出版、大數據出版等五個業態同時交叉運行,構建新的出版體系顯得非常必要。中國出版業應積極構建法律上的、產業上的、行業上的、管理上的新出版體系。
此外,中國出版業內容創新不足是很大的問題。在全球同行中公認的頂級出版物還不是很多,有世界影響的作品、一流的學術著作還是鳳毛麟角,多數出版物局限于重復過往的內容,只講中國古代的事情。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提升,中國出版必須下決心站到世界文明高點上,在創造人類思想文化上,發揮中國智慧和文化思想的引領作用。
全民閱讀的新前景
書是人類知識的總匯,出書是為了讓大眾閱讀。對于大眾而言,只有好書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全民閱讀中來。這就要求,出版業要出版更多的好書,提供更好的服務,吸引人們去閱讀,讀書人多,出版市場自然就大。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版業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 全民閱讀風尚深入人心,書香中國順利推進,出版業在推動全民閱讀方面功不可沒。近年來,在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大力倡導和推動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出版業圍繞主業,通過成立全民閱讀研究中心、建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加強“七進”、開展“書香中國萬里行”等多種多樣的閱讀推廣工作,不僅逐步提高了出版文化服務水平,也不斷加大了對全民閱讀的推廣力度,形成遍布全國的全民閱讀大氛圍。
目前,《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公共圖書館法》已正式實施,前者明確把全民閱讀作為政府保障的事業納入政府責任,同時對全民閱讀的條件、資金來源、活動支持作了法律上的規定;后者要求各級公共圖書館踐行平等、開放、共享的服務理念,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全民閱讀的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支持下,全民閱讀當前已步入第二個十年,可以說,新時代對全民閱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前景。
鄉村閱讀推廣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農家書屋工程自2005年開始試點,2007年全面啟動建設。農家書屋工程實現千百年來中國社會希望“詩書繼世長”的理想,首次實現閱讀到村落的計劃,幾年間建成農家書屋58.7萬個,向廣大農村配送圖書突破11 億冊,除了政府援建之外,社會各界也捐建各類書屋,為6億多農民解決了看書難、看報難問題,有力地營造了農村良好的讀書氛圍,吸引農民主動參與閱讀,培養閱讀興趣,用書籍增長知識,用知識改變命運,引導他們創造美好未來。在肯定農家書屋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圖書針對性還不夠,出版業應針對農家書屋的實際需求, 差別化地向農民提供圖書,滿足農民多樣性的閱讀需求。數字閱讀進農家,也應當是出版業服務農村的新方向,尚需研發和建設。不僅是農家書屋,出版業還應積極參加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滿足城鄉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職工書屋、軍營書屋、新市民書屋等不同類型的圖書閱讀需求。未來,我們要把農家書屋真正打造成“農民身邊的圖書館”“沒有圍墻的學!薄皼]有門檻的文化之家”、永不消失的思想文化陣地,讓它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地標。
推動出版業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判斷,明確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出版業的主要矛盾也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與出版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給出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黨的十九大在文化建設認識上有很大的突破, 指出文化的興盛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十九大對文化建設的任務部署得非常具體,對于出版業來說,有17項工作都要落實。下一階段,黨的理論、政策、方針的宣傳,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開發利用,都是出版業重要的工作,中央已經部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科學技術研發和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等學術出版也是出版業的一大重點。還有理想信念、國家觀、文化觀、歷史觀、民族觀等教育工作,也離不開出版業的強力支持,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新時代,出版業必須要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這是從世界出版大國邁向世界出版強國的必然要求,以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國家、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建設文化強國、適應全球競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轉折和革命性變化。
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高品位的出版產品,就是能惠及當代、傳之后世的經典作品,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具有穿越時空的科學和文化價值。二是出版業的高質量表現為出版工作、出版產品、出版企業、出版產業、出版服務、出版人才等方面的高質量。三是出版業的高效益表現為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效益統一起來,多策劃、生產高品位高質量的雙效產品,實現兩個效益雙提升。要明白一個道理,出版業是靠產品生存的,沒有效益,就難有高質量,反之亦然。
推動中國出版業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發展,既要著眼印刷出版、電子出版、數字出版、互聯網出版、大數據出版五種業態交叉融合、內在競爭的發展態勢,重構中國現代出版業體系;更要推動落實出版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發展是新時代的特定要求,新時代出版人更要有新作為,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通過打好深化改革攻堅戰、推動融合發展、加強技術能力建設、提高內容創新水平、加大優秀出版物的傳播力度和培養高端人才,集全行業之力,打造“思想精深、內容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的出版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國際文化競爭的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天鴻路9號
電話:0533-3590888 傳真:0533-3590148
郵箱:sdshijitianhong@163.com
Copyright © 2005 志鴻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32470號-1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