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聯合業態、衍生品“造血”、營造空間......文創商業如今這么做

2018-10-24    來源:中國出版營銷周報    作者:  瀏覽次數:2974

一時間,全國各大商場內原創設計師品牌以及生活類、文化創意類產品蜂擁而至,在商業地產界掀起了一場文化空間的熱潮,這類文創品牌產品強大的文化體驗性是電商無法撼動的,對年輕白領階層有很強的吸引力。

在消費市場更為成熟的日韓、歐美等國家,這種文化集合店已非常普遍,以日本為例,早已占據購物中心一半的比例,是吸引客源的主力店鋪。而在中國,這股勢頭也在各大城市蔓延,招攬這樣的人氣大咖進場已經成為了商場招商人員不懈的追求。

什么是文化創意商業?

 

文化創意商業包括文化創意零售、特色餐飲、劇院式商業空間、展覽空間等多種模式,他們將文化創意與商業結合在一起,打造一種獨特的商業體驗空間。

 

對于文化創意零售商店而言,不同于常規的服裝、家居、生活用品等零售類商品,文化創意零售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類的產品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更是一種買手制的精品零售類店鋪。

 

這種商品有情懷、重設計、高品質,并且能植入本地文化,具備獨特的產品造型形式,可愛、可人、實用,有匠心精神,因此將得到市場熱捧。

 

仔細觀察當前大量經營較好的項目,剝繭抽絲,將分析的著眼點落腳到一個個店鋪單元身上,就可以得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特征:那就是越來越多的商業業態開始與文化創意元素跨界混搭,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層次的購物體驗。

 

目前類似不少案例已獲得市場認可:

 

比如,傳統書店看似毫無生機,但采取復合經營模式的誠品書店、方所書店、西西弗書店、言幾又等新型書店模式卻給了市場以驚喜,其集合了書店、咖啡、展覽、服飾零售及美學生活等多種模式于一身,具備社交化、分散盈利點等跨界經營特征,讓市場為之驚喜。

那么這類文化主題商業該如何做?

 

01

持續升級:聯合關聯業態進一步延伸 

 

一個新興品牌的成長需要經過一段痛苦而漫長的時間磨礪,文化性的集合品牌由于特殊的屬性更需要下盡一番功夫。就拿言幾又來說,2006年成立于四川的成都,當時就是一家面積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民營實體書店,經過了十個年頭的三次迭代升級,已經成長成為一家文化屬性極強的文化集合書店。

 

言幾又最早扎根各種中高端的社區,把社區作為快速消費品,便捷高效傳播到消費者的身邊。對于這種文化業態來說,不是剛需業態,顧客需要進行簡單的篩選和過濾,才能形成有效客流。因此,從2010年開始,言幾又便開始了多次升級創新。

 

眾所周知,傳統單純的零售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開始結合一些高附加值的板塊,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這樣的業態很多,當然,作為一家書店必須要找到與之相關聯的業態,那就是文具。運營一段時間后,幾個主創人員發現,即便文具的形式很多,但仍然不能帶來更多的消費,于是又加入了咖啡館。跟其他業態不同,咖啡館可以營造一個閱讀環境,附帶其他飲品作為整個業態盈利的補充,至此,言幾又從單一業態變成復合型的零售業態。

 

通過此次升級后,業態結構基本上滿足了顧客群體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但是幾個不同的業態融合在一起仍缺少核心,只有有了核心才有更大的延展空間。

 

當然,除了增加店內的關聯業態外,定期舉辦線下活動也是各大文化集合店的延伸產品。

 

例如,西西弗書店常常會舉辦簽售會、讀書會、講座分享和生活交流會,參加活動的書友還可以在一起交流某個作家的作品或某個主題。

 

而在先鋒書店的主廳中央的大廳,白先勇、資中筠、陳丹青、梁文道、賈樟柯、白巖松等都曾到這里做客。先鋒書店每年都有近百場文化沙龍活動,幾乎每周都有兩三場。這些名人見面會,已成為先鋒書店的金字招牌。

 

那一刻,在書友眼中的不光是書店,而是交友、交流的空間。

 

02

文化為靈魂:做文化衍生品為品牌造血” 

 

在物質發達的當下,對消費需求而言,已經到達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階段。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自我實現需要,所以現代人愿意將人群屬性標簽化,應運而生的便是文藝青年、小資、土豪等。無論是商品還是場所都會迎合這種需求,給予人群標簽的心理暗示。作為文創商業就有著易制造標簽屬性,與目標客群在價值觀上形成共鳴。

 

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臺灣誠品書店的華麗轉身,將單一的書店轉化為業態復合的誠品生活,從此誠品不再是售賣圖書的書店品牌,而成為一種文化生活方式的標簽。無獨有偶,例外服裝品牌又創造了方所,他們給自己的定義是:方所是一群懂生活的人喜歡聚集的場所,要為懂得文化創意生活的所有人提供中國未來可能的美學生活方式。方所在廣州太古匯的店,兩年就實現了盈利。

 

此外,在以文化為靈魂的基礎上,一部分書店也衍生出了不同業態、不同品牌。這不僅提高書店造血功能,還拓展書店文化長遠發展空間。

 

西西弗書店從1993年誕生至今,已長成一棵支系繁密的大樹——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Park書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創意空間、“7&12閱聽課兒童閱讀體驗空間、推石文化和《唏噓》雜志六個子品牌。即便如此,西西弗分支子品牌的形成,也并不代表西西弗也走向了跨界的道路。

 

西西弗始終以文化領域為主,而這些子品牌是文化衍生品,包括創立矢量咖啡是為了建造舒適的閱讀環境。西西弗未來不僅會在出版領域和設計領域里有所展示,還會深入社區舉辦書展。這與跨界不同領域的品牌不同,西西弗把文化刻在了根里。

 

另外,誠品書店既成為了當地文化地標,也是許許多多書店爭相模仿學習的精神標桿,但這次,它不再僅僅是賣書、賣咖啡、賣生活家居用品,而是開起了酒店。

 

誠品行旅201412 月開始試營業,2015年正式開業。但事實上,誠品集團醞釀這家酒店卻花了整整10年的時間。它不單單是一座旅館,通過與閱讀、藝術、文化、生活的結合,吳清友期望將其打造成一處體現臺灣人文之美、迎向國際文創風華,靜心感受在地生活,延伸無限美好想象的所在。

 

03

美學與陳列:營造趣味與歸屬的科學空間

 

跨界所需要的,遠不止單純地將空間放在一起,將各品類產品陳列上架那么簡單。陳列的人需要懂心理學、倫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所有和人有關系的東西,因為我們的生意需要觸動顧客的心。

 

空間其實是很神秘、奧妙的。人們很容易受到空間的影響,在不同空間、從事不同活動,領受到不同的氛圍,比如我們在佛寺、教堂和KTV,感覺是全然不同的。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