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電子書沒有消滅紙質書,知識付費呢

2018-8-20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2890

2018年7月20日,以“閱讀產業的投資價值與增長邏輯”為主題的首屆閱讀產業資本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論壇上,中南傳媒產業研究院與華泰證券研究所聯合發布了《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報告首次界定了閱讀產業相關的邊界和范圍,并首次對我國大眾出版、教育出版和學術出版的產值規模做出較為精確的估算。報告同時對最近幾年備受行業界與資本界關注的有聲書和知識付費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梳理。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紙質書市場規模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整體規模約1800億(碼洋),其中,大眾出版規模約為550億、教育出版規模約為1100億、學術出版規模約為150億。

2017年,我國數字閱讀整體規模約為110億,其中,電子書規模約為20億,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特別是大眾出版領域數字化重要的方向是電子書,關于電子書和傳統紙書的關系,行業界探索了很多年,也爭論了很多年!秷蟾妗分赋,十幾年的發展經驗表明,電子書對于傳統紙書的替代效應并不是很明顯,反而電子書對于傳統出版、傳統紙書的拉動效應要大于替代效應。很多時候一本書出版電子書后,因為帶來更多的關注度、帶來更多的流量,反而會拉動傳統紙書的銷售。

《報告》還認為,有聲書與知識付費被視為閱讀產業最近幾年升級迭代主要的方向。2017年我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約為30億,增長強勁。而知識付費則正重構相對應的出版市場,2017年我國基于文字版權衍生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10億,隨著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消費者逐步增多,知識付費市場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

對于出版業而言,知識付費本身這件事情并非新鮮事物,版權產業的誕生或者出版產業的誕生,最根本的邏輯就是伴隨知識付費而發展起來。近幾年,站在風口浪尖的知識付費,其實主要指為一些認知盈余者實踐的總結、經驗和體會等“軟知識”而產生的在線付費購買行為。因此,報告所界定的知識付費實際上是基于在線教育和數字內容變現的中間層。與圖書出版業相對照,它對應大眾出版中較通俗的一部分,對應專業出版中知識深度較淺的一部分,對應教育出版中相對來講沒有那么系統的一部分知識。

報告的主要執筆人、中南傳媒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出版人雜志執行主編任殿順表示,目前知識付費類產品,更多呈現出來的是“圖書的干貨+視覺化、社群化的呈現+及時的互動反饋+移動化、碎片化的消費場景體驗”。這樣的復合、立體的消費方式能夠更快捷、更高效、更便捷地到達用戶,滿足用戶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消費需求,因此,也在某種程度上對相應的圖書出版產生了較強的“替代效應”。

‘一天讀懂一本名著’這種文學類壓縮餅式的知識付費產品,大家少吃為宜;但是對于一些講究知識密度、注重傳播效率的知識付費產品,一定會受到用戶的歡迎。”任殿順說。

《閱讀產業發展報告(2017)》同時也對閱讀產業的未來做出了預測,中國的閱讀產業在未來3-5年仍將保持穩健增長,同時,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頭部公司在資本的加持下市場優勢將擴大。未來,閱讀產業在內容生產方式、組織運營機制和商業模式方面都將迎來重構。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