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2018-1-3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 瀏覽次數:2982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大約有45%的現有職業將被機器自動化代替。這意味著今天的教育不能因循守舊,要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然而融合的難點不在技術而在教育,因為教育最難被機器自動化取代。
信息化時代,教育的目標是什么?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表示,在當今和未來的社會里,人的智能是未來經濟發展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的智能中,決策智能最為重要。教育要以培養知情的決策者為目標,尤其是建立在科學概念和模型上的直覺決策能力,也就是創新能力。對人的智能研究,不僅對教育、人工智能以及國家安全都至關重要。論技術如何發展,資本市場如何火爆,都應始終堅持教育為體,互聯網為用。
教育信息化面臨哪些問題?
“+互聯網”是在傳統的行業里利用信息技術擴大服務范圍,從而提升服務質量,但并沒有改變行業本身!盎ヂ摼W+”則是由信息技術主導,并對行業進行重塑。所以“教育+互聯網”是物理變化,“互聯網+教育”是化學變化,但很多人對“互聯網+教育”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教育+互聯網”的概念上,認為教育信息化可有可無。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能夠真正融入到教學的過程還很長。全社會特別是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都需要提高。教育的制定者對于信息化給教育帶來的變化以及教育決策、教育政策的變化要有清醒的認識。邊遠地區的互聯網接入條件有限,需要擴大基礎設施,提高邊遠地區的網絡接入能力。
中國處在教育信息化的哪個階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育信息化分為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目前,中國的教育信息化處在從應用向融合前進的階段,有一部分已經出現了創新。雖然在線教育在中國已經有20年,但慕課還是一種主要的形式,然而慕課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太多的創新,主要還是“聽講+練習”。不過慕課卻開了一個首創,也就是跨越學校界限來提供學習課程,進行優質資源共享。同時,慕課還把整個把高等教育的服務碎片化了,可以算得上是教育服務模式上的一項重要創新。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為學生獲取學習內容和資源提供了方便,但我們更希望看到教育信息化對學、教、評方式的深層次提升。教育者不要被技術綁架,要合理使用技術和信息化。我們特別渴望和呼喚的是信息化對于教育本質的推動,不要為了時尚而時尚,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使教育克服了時空的限制,也給教育帶來了挑戰。過去傳統的信息化教育錄一堂課40分鐘,必須從頭看到尾。那么,教育者能不能設計出能隨時隨地學習的內容,能不能符合時代需求,怎么正確使用信息化給教育帶來的便利才是教育者需要關注的重點。
STEAM教育的意義?
自2017年秋季起,全國中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安排不少于1課時課程,這意味著在中國的公立學校的課程體系內,STEAM課程的重視度正在提高。對于STEAM教育的價值,中國的單科教育比如數學、物理、化學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但中國的課程設置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綜合的交叉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國的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而STEAM教育填補了這一空白。STEAM教育的特點是項目式學習,其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某個公式,而是真實的去研究一個項目,解決實際問題。開展STEAM教育的門檻較高,首先學校要有足夠的資源,其次老師要具備指導能力才能讓學生完成STEAM課程的學習。由于STEAM教的方式、學的方式、評價的方式與傳統科目完全不一樣,把STEAM教育真正在學校落實還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但看到現在這么多的教育機構在研究、推廣STEAM,我們相信適合中國的STEAM教學模式定會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