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統編三科教材換裝亮相!這些變化值得注意
2017-11-6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301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統籌指導管理教材工作,強調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2012年,三科統編教材立項;到2017年完成編審,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三科統編教材是如何高質量完成組織編寫的?
2017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主要堅持三大原則,一是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二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三是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在此基礎上,通過組建政治立場堅定、專業學術水平較高的編寫團隊,嚴格按照研制大綱—編寫樣章—撰寫初稿—修改完善的程序精心編寫,并充分試用檢驗。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承擔了對三科統編教材的審查工作。參加審查的專家共有116人,其中教授、特級教師占90%以上。除組建審查隊伍外,把好教材質量關還要注重完善審查標準,三科統編教材審查首次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和綜合審查,全面把好教材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后集中召開了24次審查會商會議,最后,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
那么,萬眾矚目的三科統編教材究竟有哪些亮點?
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精選人文主題和典范文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采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罢Z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革命傳統教育。增加古詩文,小學《語文》有古詩文 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選文體裁多樣,從《詩經》到清人詩作,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后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紙的發明》《鄧稼先》《黃河頌》等,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教材中既有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領袖,也有江姐、趙一曼、劉胡蘭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為新中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還有魯迅、茅盾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開闊視野,選取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墩Z文》教材注重汲取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精華,選文涉及列寧、高爾基等革命領袖和歷史人物,居里夫人、法布爾等科學家,以及一些全球知名自然和人文景觀。選入的知名作品如高爾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談讀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等!墩Z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作品約占總篇數的10%。
合理安排結構體系,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在體系結構方面,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此外,新語文教材還適當調整了教學順序,將漢語拼音學習較過去向后退了一月左右時間,適度降低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改進識字寫字教學的方式。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
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強調德法兼修!兜赖屡c法治》教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多年來品德課程改革成果和法治教育經驗,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等主題教育,由近及遠、由淺入深,以生活主題的方式整合和編排學習內容,通過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設計,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系統認知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強化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法治精神。在內容上,《道德與法治》教材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強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自身成長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增強文化自信;并通過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系統性融入法制教育。據了解,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結合實際,開放性設計提升教學效果。傳統德育課程常因過于教條化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新《道德與法治》更加注重學習活動的引導。據了解,教材中,包括自我反思、觀念交流、經驗分享、論辯思考等在內不同欄目的設計都是圍繞學生學習活動展開,并且更加注重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喚醒、加工、整理、提升和拓展。
體系結構方面,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呈現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設置情境或活動導入,與較為典型的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二是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一定知識支撐的觀點、原則;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并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現中外歷史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發展的基本進程,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基本的歷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凸顯育人功能。
弘揚革命傳統,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稓v史》教材主要內容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國際理解教育,注重從歷史發展演進的角度,通過具體、豐富的史實,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
中國古代史部分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此外,還有2冊專門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
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包c”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具體呈現是單元—課—目結構。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功能性欄目,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科能力與學科素養。
(來源 :《出版商務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