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博物館

中國課本博物館里的歡樂“文化年”

2019-2-20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2146

      中華民族過年的習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每個中國人骨血里,都有著對過年最特別的情愫。但在科技迅猛發展、經濟攀升的今天,年味兒卻越來越淡了。那些消失的年味,都去哪了呢?春節期間,中國課本博物館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帶大家尋找消失的年味兒。

      大年初一,小豬佩奇、布朗熊、喬治、豬豬俠、超人等一系列新穎的卡通人物早早就等在了博物館門口,等待大家的到來,與大家一起過新年。初二到初六,文化遺產天天學。初二,學習剪紙,在剪刀與紙張的碰撞下,剪出一個紅火的文化年;初三,學捏面人,普普通通的面團隨著手指尖的飛舞變換著形狀,姿態萬千的卡通人物就此生動地出現在眼前;初四,學編中國結,中國結里感受中國年,感受線與線的編制下飽含的吉祥如意的好彩頭;初五,學做古風頭飾,給生活一些不一樣的精致美感;初六,學編棕編,看一片棕葉的七十二變,感受棕編工匠指尖的技藝。各種各樣的民俗體驗,不僅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手工藝術,同時鍛煉了手眼協調能力,培養了邏輯思維,鍛煉了立體空間感知的能力及美學素養,磨煉耐性,從而也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專注力,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了正面影響。
      春節期間,活字印刷、扎染、花草造紙等中國課本博物館經典的手工項目依然人氣爆棚。另外,中國課本博物館還開設了“春節記憶”體驗區,帶大家了解傳統的春節文化、家鄉年俗。更有抽陀螺、滾鐵環、投壺、猜燈謎等傳統的游戲,帶你重溫心底珍藏的童年春節記憶,共同守望曾經的那份溫暖。

掃一掃,關注我們

熟妇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