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課本博物館攜手蒲松齡故居、周村古商城,一條條非物質文化遺產近郊研學路線呼嘯而來
2018-11-5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3295
前人有云:“古人碑碣,山川眉目!闭f的是山川大地上的各式各樣的碑碣,就像人的眼睛和眉毛,盡管隔著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卻仍然在給我們發送傳達著無窮無盡的文化密碼,使我們這些解碼者不斷獲得心靈的震顫與精神的提升。
其實,還有一樣東西比碑碣更有力量,更能引起普通大眾的游覽興趣,更能傳播鮮活生動的文化信息,更能像晝夜不息的眼睛一樣注視著茫茫蒼穹、發出源源不斷的歷史叩問,這就是密布在祖國秀麗山川上的無以計數的文化名人故居或紀念館。
淄川城東八華里處有一個蒲家莊,蒲家莊內有一個庭除相連、聲氣相通的院落組群,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居,也稱蒲松齡紀念館。還記得中學課本中的兩篇文章《狼》與《山市》嗎?這都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先生所著。蒲松齡先生所著的《聊齋志異》,不僅僅是中國文學的驕傲,更是世界文學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品。老舍先生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惫粝壬u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走進蒲松齡故居,結合課本中所學,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思想內涵。其中,講解員教唱的《聊齋俚曲》,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周村古商城歷經數百年風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區縱橫,店鋪林立,建筑風格迥異,被中國古建筑保護委員會的專家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筑博物館群”。
周村古商城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通過教育與研學游的有機結合,全力打造聞名全國的魯商文化研學游實踐基地。
中國課本博物館作為山東省首批中小學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山東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行走齊魯資源單位,唯一一家以教科書通關整個中國近現代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從清末到今天豐富的教科書館藏讓孩子們看到,從泛黃的頁面到光滑的銅版紙,從豎排到橫排,從繁體到簡體,從黑白到彩色,小小的課本走過了百年歷史,也見證了風風雨雨的中國近代文明。
教育可以通過多重方式塑造人,教科書無疑是主要的塑造力量,站在今天的立場,回溯百年中國經過的坦途與坎坷,讓孩子深切地明白教科書里面濃縮的中國近代化之路的汗水與滄桑。
在感受過課本博物館生動有趣的漢服入學禮、活字印刷、手工扎染、花草造紙之后,前往蒲松齡故居,探尋明清建筑風格古村落——蒲家莊,參觀紀念館,體驗“聊齋俚曲”;前往周村古商城,體驗周村燒餅的制作,一日票號小賬房,了解古代銀行的密碼——“防假密押”。
來中國課本博物館,踏上研學之旅,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感受不一樣的課本傳承。